分享

【乡土情缘】菅明霞:雅韵悠悠情意长

 新用户89134deQ 2020-08-24

雅韵悠悠情意长

文/菅明霞

夜色很美,碧宇无穷,一弯新月娇羞颔眉,惹人怜爱!时值初夏,微风拂面,不热不凉,甚是惬意。正逢小麦只黄了麦梢、将熟未熟之际,麦香肆意泛滥,在空中、在风里飘浮着、跳跃着,调皮地骚扰着你的嗅觉,让你欲罢不能!

值此良宵,恰逢距我村一里之远的邻村有唱戏的,不由心动,想要前往一观。

说起对戏剧的热爱,缘来已久,却说不清是从何时、从何地、何因迷恋上它的。

记得小时候还没有电视,娱乐活动也甚少,只有一部小收音机,我是除了广告什么都爱听,但尤其喜欢戏剧,当然只是听河南剧种,豫剧、曲剧、越剧、大平调,甚至还有河南坠子、道情、二家弦儿等小剧种也爱听。从那里我认识了花木兰、穆桂英、白素贞、陈三两、包拯等诸多戏剧人物,他们冰清玉洁的内心世界也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

那时几乎每村每年都要唱几天戏,我和伙伴们经常到场,但他们大多是去凑热闹玩儿的,到摆摊儿的那儿花一两分钱租本画册看,或买把瓜子儿和其他零食吃。我却是真想听戏,却又无多大耐心常听整场的戏,也会把不感兴趣的“花脸”、“黑头”的声嘶力竭地“吼”隔过去,但对钟情的青衣的演唱是断断不舍得耽搁。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我都不肯错过,由此也深入了她们的内心世界。白素贞的痴情,花木兰的孝顺,穆桂英的干练等等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对戏剧的痴迷,我便与小朋友经常在家里悄悄地“演戏”。时隔三十余年,现在已记不清唱过什么戏词儿,只记得“扮演”事宜,在一根棍子上绑绳子或布条儿当“马”,扯两块破布作“轿”。印象最深的,是青衣的水袖,我们把毛巾搭在手脖上,也要袅袅婷婷地“甩”一下。可惜,一甩便掉了,当时极纳闷,舞台上演员的“水袖”咋不掉呢?后来才发现,哦!人家那看似白毛巾样的水袖是和袖子缝在一起的。

爱听戏,爱唱戏,我便产生了学戏当演员的念头。但残酷的现实,让这个念头刚浮出脑海,便被我自己摁下去了。一则因家庭贫困,这个途径却很难让我在短期内改变现状,我想好好读书学习,这样改变命运才能更容易些;二则因自己容貌不佳,个头儿矮小,“扮相”不好,这是一个女演员的致命伤。于是,不用别人,自己便把这学唱戏的梦想扼杀到摇篮里了。

但听戏却成了我重要的兴趣爱好。虽然,曾有人对我年纪轻轻地竟然听那“咿咿呀呀”的老调,嗤之以鼻,也有人对我的“识戏”颇感惊讶。不管别人如何看待,我依然钟情于戏剧。

来到舞台近前,只见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近几年唱戏的少了,农村又没有多少文化娱乐活动。此时恰逢“三夏大忙”前的空闲,天气不热不凉正合适,人们便都集中到这儿来了。识戏的听戏,不识戏的图个热闹,小孩子们更是难得见这样的欢乐场面,兴奋得不得了,可不,人就这么多嘛!

那晚唱的是一出豫剧现代戏。我认为戏就应该是古装的,故事也应该是古典的,这样才能唱出戏的原滋原味,耐人寻味。本来我对现代戏就不太感兴趣,再加上本土演员的方言俗语的肆意滥用,简直让我心生厌恶了,差点儿颠覆了戏剧在我心里的美好曼妙的形象。

其实,现在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心理落差,是近些年我接触了一些新剧种造成的。自从十年前开始上网以后,我眼前便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那时老公无意间发现了“一点地带戏曲频道”这一网站,便高兴地告知我这个“戏迷”,从那里我真正走进了黄梅戏、越剧,《海滩别》、《梦会》、《十八相送》等片断我熟烂于胸,虽然我唱不出口,但那韵味儿、那情丝却深深地植埋于心底了。从此,我喜欢上了韩再芬、张辉等黄梅戏演员,还有王君安、李敏等越剧演员,观赏了《孟丽君》、《盘妻索妻》、《玉蜻蜓》、《柳毅传书》等多出整部的戏。

两相比较,越来越发现,河南剧种特适合演那些表现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内容,而黄梅戏、越剧则适合演才子佳人的断肠销魂的情感戏,那份细腻婉约、缠绵悱恻是北方很多剧种难以与之媲美的。

最近又因看唐宋传奇故事《莺莺传》,因好奇引出王实甫的《西厢记》,又牵扯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中的另一部《牡丹亭》,书没耐心读完,倒很好奇把此故事演绎到极致的昆曲《牡丹亭》。在该曲目的青春版中,俞玖林饰演的柳梦梅潇洒俊朗、儒雅多情,沈丰英饰演的杜丽娘袅娜娉婷、婉约雅致,再听着那古典唯美的唱词和缠绵悱恻的曲调,让人觉得好像在瑶台听仙乐一般。而剧中那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更是让人荡气回肠,久久地沉迷其中。于是,一遍又一遍地观赏,玩味,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在欣赏了许多黄梅戏、越剧与昆曲后,越来越感觉它们与豫剧的区别,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特别是唱词的运用,这三种戏唱词古典、文雅,特别是昆曲《牡丹亭》,大多是汤显祖的原句,没点儿文言文底子便听不懂了,而河南各剧种唱词则多为大白话,通俗易懂。不过,二者适合不同水平,不同口味的戏曲爱好者观赏,不好褒贬的。

我虽为河南人,并曾一度痴迷于本土剧种,但自从网络让我开了眼界之后,我却又越来越钟情于这南方的剧种了。特别是在读了《三言二拍》与《唐宋传奇》中的某些故事后,总忍不住要找些据此改编的戏曲来听听,一则为加深印象,二则为对戏曲的热爱,三则为消遣娱乐,还有些好奇心,看这导演如何“改编”。所以,这种喜好的改变多多少少也与我对文字的爱好有关系的。

现在的智能手机比电脑更为方便,下载好几部戏,或中意的戏曲唱段,旅途中,上下班路上,做家务时……都可以反复咀嚼品味,这份“零食”真的是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哦,我的戏曲,我的永远的爱!特别是南方剧种那悠悠的雅韵,更如春天的花香般沁人心脾,夏季的凉风般爽彻心扉,秋日的皓月般摄魂夺魄,冬夜的白雪般荡涤尘埃!

责任编辑  朱玉华

投稿用稿规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