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香 | 我又闻到尿味啦

 蒙蒙紫芽 2020-08-25

第三十一期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文字在这 迎香

长江中的旅程就快结束了,小白船因为一点感冒,茶饭不思,更难过的是鼻塞闻不到味道,听说前面小城最有办法治,小白船用最后一点力气滑了过去。

“迎香”在鼻唇沟里面,鼻翼外缘的中点。掌管鼻子周边,尤其能治疗闻不到香味。

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喎,面痒浮肿,风动叶落,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金针梅花诗钞》写道:“善通鼻塞号迎香。

禁灸呢是怕火沿着鼻孔伤了肺气,肺通着鼻子嘛!

有医生回忆说:“十余年前,有客来,云患鼻嗅不敏已数年。顺手为之点刺迎香两穴,少时,饮茶,客愕然曰:吾又闻茶叶香味矣。旋又入厕,归来喜笑曰:吾与尿味相别数年,一旦重逢,颇有恋意。”医生感叹:古人真的不骗我,有效没效,只不过自己手上的功夫不好罢了。

甲骨文的“香”,上面是禾苗,下面是口,所以香呢最初指入口的感觉,后来才囊括了气味的馨香,因为鼻子的搜索半径可比嘴巴大多了。

甲骨文“香”

金文大篆“香”

那“臭”呢,最初指无美无恶,不香不臭的气味,读音是“xiù”。《易·系辞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比如你呜呜呜地哭,没人知道为什么,妈妈突然明白了你的心里话,还安慰地摸摸你的头,那感觉就像闻到了兰花的气味。

“臭”字,上面是“自”,就是人鼻子的形象,下面是条小狗,小朋友,要想辨别气味就得要学小狗一样仔细才行。

金文大篆“臭”

味,多指入口,是阴;气,多是入鼻,是阳。中国古人把东南西北中,都对应了一种气、一种味,一种粮食,一种音乐,一种星象,一个数字……把他们的感觉感想感悟都凝聚到一个个实际的形象中,但似乎每一个单独的形象又无法描绘准确.

有人说:“仅仅根据对人类的功用而选择和联系起来的事物之间,他们有形关系的任何循环都只能是偶然”。

汉代时中国的谷物至少有二十种,五谷呢可能只是在长江黄河流域中间这一小块区域种植较多的作物。所以,所有五行的对应,或许都只是一小截片段,一小块大陆。中国人的五行观念,并不是告诉小朋友们去把你的全世界划分成五种颜色、五种形状、五种味道,而是要“行”起来看,像去找行星们运行的平面,看到他们相互追赶着,又难以靠近的样子。

只是在某个瞬间,我的心是那个样子,处在那样一个“行”中;我生病也只是“行”里面自然现象的交集,像一阵风,像一头牛,像一颗小麦,头痛感冒,似乎是我身上的病,但并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只是我的心,我的神,偶尔在那片现象里停留罢了。

大肠经,“肠”就要“畅”嘛,中国人用这样的语音称呼它们,本就带着医生的祝愿。看看我们这一路上顺水漂流的足迹吧:

周身经穴赋

医经小学

手阳明兮,大肠之经

循商阳兮,二三而行

历合谷阳溪之溪,过偏历温溜之滨

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

臑髃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

禾髎唇连,迎香鼻迫

你注意到了吗?大肠经呢与肺经相表里,所以大肠经循行路线络肺,你回头翻翻看,肺经的循行路线好像也络着大肠呢!另外啊,迎香、禾髎可是从身体的一侧溜到另一侧的,医书上叫:“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过了鼻子下的人中,就换到另外一边啦!

小朋友已经走完了这段长长的旅程,它会记得这一路上的站名吗?它会记得这一路上的对话吗?也许他只会记得那一条条小河,一阵阵花香,一声声燕子的歌吧……

《灵枢·经脉第十》“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想法 | 交流 | 改善 | 持续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