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期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大楼船这天来到了水流湍急的水中央,与此同时,一条深邃的大河由远及近,奔涌而来;水底下还有一股汹涌冲来的巨大泉水,冒出来的水汽朝着相反的方向汇集,流动。 这第一条河啊,就是那从缺盆小城潜入地下的胃经暗流(下贯膈膜,当任脉的上腕、中脘入胃络脾),现在冲过来汇合了。 这第二座泉呢,却是新的发现,它啊,叫做冲脉。 说话间,惊涛拍岸,小岛般的巨大岩石上刻着“气冲”两个大字。这三江交汇的地方果然气冲霄汉。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五寸,距前正中线两寸。“气冲”还叫做“气街”。“街”字就是两侧有高大建筑(土土叠加),大道四通八达,就像北京的长安街。 金文大篆“街” 一名气街,归来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动脉应手宛宛中,冲脉所起。《铜人》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素问》:『刺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明堂》针三分,留七呼,气至即泻,灸三壮。 主腹满不得正卧,颓疝,大肠中热,身热腹痛,大气石水,阴痿茎痛,两丸骞痛,小腹贲豚,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腰痛不得俯仰,淫泺,伤寒胃中热,妇人无子,小肠痛,月水不利,妊娠子上冲心,生难胞衣不出。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大气石水,就是肝肾阴寒,水汽凝聚下焦也就是小腹这里,后小腹肿大如坚石一样的症状;肿鼠仆,就是针刺时不小心伤脉络但是血未出,使皮肉肿,内结为肿,就像一只匍匐在那的小老鼠;骞痛,就是向上缩聚如同被牵引一般的痛。 像趵突泉一样,这里的气啊也是突突突搏动的,若是上冲得太厉害,比如肚子里的气导致腹部胀满,又朝上触及心脏、痛得不能停息,可选气冲来缓解,让上冲的气平缓甚至掉头向下,比如妈妈生小孩的时候,难产,就可以调整这里的气向下推。 善于体会的中国人说吸气时,腹气是从这向上冲的,与“归来”组成了一个风箱,“归来为镇坠下降,气冲呢擎举上冲”,一上一下,成一小圈。 东垣曰:“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气街、三里就像是水龙头,拧开它,水啊,湿啊,就流下来了,中国医生的治疗呢总是在寻找一个方向,向上、或是向下,用一次次针刺,一个个小站来传递信号告诉身体,告诉心神。 上海中医陆瘦燕与朱汝功曾说,“如欲经气上行,可用押手的拇指紧压所针腧穴的下方,闭其下气,然后针尖向上,外捻推之,并结合提插,经气就会上行,感觉也就向上;反之,紧压腧穴的上方,闭其上气,针尖向下,内捻导之,也结合提插,经气就会下行,感觉也就向下”。小朋友,你能感觉到身体上大河的流向吗? 金文“冲” “冲”原本写作“沖”,三点水旁往往指的是液态的水,两点水通常指寒、冷的意思。原本是水流的变化,简化后呢,很多字就写作了净,冲,凑等。甲骨文的“冲”字,看起来就像一个人在湍急的水中央竖起旗帜,如“中流击楫”。《晋书》记载祖逖(tì)的故事: 他带领一群不带铠甲的士兵渡江迎敌,在江的中流怒拍船桨,发誓必能恢复中原,不然就像江水一般一去不返。 奇经八脉是除了十二条脏腑的大河外,不隶属于任何脏腑,也没有表里关系的八条大道,古代的医生说是“别道奇行”,路径非寻常羊肠小道。甲骨文的“奇”字,就是人骑马的样子,胡人骑马代步,汉人少见,啧啧称“奇”。 甲骨文“奇” 金文大篆“奇”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我们在“头维”站呢讲到过维系阴经的阴维脉,和维系阳经的阳维脉,还记得吗?冲脉呢,也是其中之一,是来濡养周身,既能把其它正经多余的气血涵养起来,又能在它们需要的时候给与灌溉,是巨大的水库,水域宽阔的海洋。医书中说冲脉更是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小朋友们今天只要知道有这样一条海洋般广大的经脉就可以了,它呢从小肚子底下启程,在气冲这里钻出体表来,汇合了先天的肾水和后天的胃经,夹在肚脐两侧朝上奔腾,一直到胸口,一直到嘴唇。 ![]() ![]()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于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 《晋书》“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奇经八脉歌 医经小学 督脉起自下极腧,并于脊里上风府 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 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 阴脉之海妊所谓。 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 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 与任督本于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 阳蹻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风池 阴蹻内踝循喉嗌,本足阴阳脉别支 诸阴交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郄 诸阳会起阳维脉,太阳之郄金门穴 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 所谓奇经之八脉,维击诸经乃顺常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