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溪 | 足太阴脾经 | 密密麻麻的水路小溪

 蒙蒙紫芽 2020-08-25

第九十四期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大楼船要灸多少壮呢?它可是隋唐时代的大船,距离现在啊有一千多岁了,所以大楼船在”食窦“城,逗留了好久好久,才航行到一片清凉的水域,这就是“天溪”了。

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六寸,仰而取之。《铜人》针四分,灸五壮。

主胸中满痛,贲膺,咳逆上气,喉中作声,妇人乳肿(疒貴)痈。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贲膺,就是奔豚气,像小猪乱跑一样冲撞的气从少腹上冲前胸而疼痛。这里呢大多是满肿的实证,多用泻法,好像雨水从天而降,溪水顺流而出一样,所以还能治疗乳汁不够的妈妈。

胸口啊,密密麻麻遍布着的好多码头和城市,它们虽然相距不远,但是泾渭分明,每一个小站,都要“循经取穴”,《标幽赋》说“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要沿着这条大河去寻找,要确定一座腧穴小站的位置,要参照周围五个点才不会错;要确定一条经脉大河的路线,要审视周围合计三条大河才能确定呢,这是中国古代医生的准则。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如果找来找去找不到,还可以整条经脉都来摸索一番,小朋友高矮胖瘦,筋骨壮弱各不相同,难免不知道那一个个浅湾在那里,那索性忘记腧穴,只关注大河吧,其实这也许是更高明的治法呢。

你看下面这密密麻麻的水路网,你能找得到”天溪“吗?在身上没有划线的小孩子身上能找到吗?在小熊猫身上呢?

仰人经图

直到北宋年间,太医王惟一做出两具立体的针灸铜人,经络的大河才从纸面跃然而出(据称马王堆也出土过经络木头人)。

针灸铜人,始创于宋天圣四年,那是公元1026年。用铜塑造,体表刻有经络和腧穴的名称,胸膜腔有脏器,有盖子能揭开,中空。是北宋医家王惟一主持设计制造的。它既用来教学,又来考核。那时候的考试,是在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考生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如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

陈存仁和他发现的针灸铜人(日本藏,疑似北宋天圣铜人)

针灸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故宫博物院藏。

“天溪”的“天”,是说在人的上部,“溪”呢,指这里常用来催乳或是治疗乳痈,乳汁如溪水从天而降,就是“天溪”了。乳汁是婴儿的食物,如果心情烦闷,七情乱撞,乳汁累积在这出不来,发酵肿烂,就成了病。

《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记载“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古时候治病,说说话的“祝由”就行了。

只说说话?《礼记·曾子问》说:“祫(xiá)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注解说:“祝,接神者也。”敬祝,有恭敬之意。由,疾病产生的原由、来由。把你的疾病缘由恭恭敬敬地告诉神灵,告诉自然,就是祝由。

《说文·巫部》又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能跳舞,最喜欢无形的情感交流,你看,自古以来,谈心都是妈妈的事,妈妈也更像远古年代中国的医生,久远的“毉”。

其实祝由啊,没那么复杂和怪异,苏东坡就曾经记载过一则祝由的故事,“王君善书符,行天心正法,为里人疗疾驱邪。”说我也学过几段咒语呢,比如说:“汝是已死我,我是未死汝。汝若不吾祟,吾亦不汝苦。”就是和这个叫“病”的朋友说,“你啊,是已经死去的我,我呢,是还没死去的你。你要是不给我捣乱啊,我也不吃药、扎针让你受苦”。你看,祝由的咒语就像是一封写给朋友的信。

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在更遥远的过去,人居住在巢穴里,追逐猎食,生存于禽兽之间,靠运动形体来御寒,到山间清流处以避暑,内无眷恋思慕以累其精神,外无追名逐利以劳其形体,清静无为,邪气是不能深入的,所以呢不用毒药治身内,不需针石治身外,中国的医生当然会调形,更重要的是调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啊?

小朋友,在你发现很难在密密麻麻的水乡里找准你想去的房子时,不如和生病的小朋友去聊聊天,悄悄地去祝由一番吧。

版权归属 蒙蒙紫芽 | 投稿转载 联络我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