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一九 | 曲泽 | 手厥阴心包经 | 曲池尺泽围中间,阴阳有根也有结

 蒙蒙紫芽 2020-08-25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正文 | 第二百一十九期

噗通一声,小蒙冲跌进了水里,幸好战船结实又坚韧,一团水泡褪去,它又钻了出来,长长、长长地舒了口气,这里就到了“曲泽”。

典籍

 

二一九

之三

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大成》

肘内廉陷中,大筋内侧横纹中动脉是。心包络脉所入为合水。《铜人》灸三壮,针三分,留七呼。

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涎血,心下澹澹,身热,风疹,臂肘手腕不时动摇,头清汗出不过肩,伤寒,逆气呕吐。

明·杨继洲

是合穴,阴经五输穴中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所以这里属“水”。“澹澹”是水很大,动荡的样子。清热除湿解心烦是它的本事。

解字

曲,是弯曲。泽呢,似乎没有那么急匆匆了,水慢慢地平静下来,好像在手肘窝这里形成了一片湖泽,尺泽、少海也在左右,外侧还有手阳明大肠经的曲池。名字似乎从中而来,小蒙冲烤起篝火想:大河深浅、缓急各不相同,之前的人们是怎么样知道经络是阴?还是阳呢?

先说说阴阳的划分吧。还记得“阴”和“阳”甲骨文字样吗?

据考证《山海经》里的《北山经》最先有“阴阳”字眼的出现:“北三百八十里号虢山,其下多桐据。其阳多玉,其阴多铁,伊水出焉。”你看,最早描写阴阳也没离开“山”的形象。

典故

阴阳两分之后呢?中国的医生说: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就是说有了天像幕布一样覆盖着大地,地像大盘子一样擎住了天空,这时候万物才开始生长舒展。还没长出地面的叫阴中之阴,长出地面,从平面的变成立体的,就成了阴中之阳了。阴和阳啊,开始慢慢地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天地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可以认识春夏秋冬,那人呢?中国的哲学家们仍然会继续把他们划分下去,虽然能分得无穷无尽,但中国的医生却要把这些思考和人相关联。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分解到“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太阳、阳明

三种阴、三种阳,就可以了。就像我们家中的大门一样,有开,有阖,有枢纽,还能表现出来开门关门的动作;画一个人从肖像到有身前、有背后、再有左右两侧,这个人就是三维立体活生生的了。其实这前、后、侧面也是人感觉最强烈的三块大区域,三个大方向。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这就是医学中阴阳在小朋友身体里的离合。

很自然的,如果再细想想还有手脚、身体的上下啊,“六经”的灵感就来了。古代的医生说:

“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

人身上呢,气血流动迥异,自然阴阳多少有区别,如果用“六律”的哲学来思考,“三阴三阳”是如何赋予给各个经络的呢?

大致来说,外侧的是阳,内侧的是阴,胸腹是阴,后背是阳。于是有了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四肢内侧中间;太阳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四肢外侧的中间。小朋友已经可以在脑袋里面想象出这几条大河的走向了吧,但还没办法落笔画出来,起点终点还没有呢!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

小朋友得先面朝南,像一棵大树一样站好,你的上下左右前后就都划定了。前方叫广明,后方叫太冲,太冲部位的经脉呢就叫少阴,少阴上面的经脉叫做太阳;像不像委中、肾俞那一段深深的肾经、浅浅的膀胱经河流呢?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

太阳经呢起于足小指的至阴穴,另一端在眼睛,这条经脉称作阴中之阳。有了起点终点,和大致所走的部位,可以粗糙的把水流画出来了吧!也许井穴是经气发源的地方,感觉最强,接通力道最大,所以选作起点吧。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

厥阴经脉之表,叫做少阳,少阳经起于足小指次指的足窍阴穴,是阴中之少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素问·阴阳离合论》

上半身就是广明,广明之下的经脉呢,叫太阴,太阴前面的经脉叫阳明。阳明经下端起于足次指的厉兑穴,称为阴中之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

外面是阳,内里就是阴。冲脉在下,它上部的经脉就叫做太阴,太阴从足大指内侧的隐白穴,是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

太阴经的后面,是少阴经,少阴的起点在涌泉穴,是阴中的少阴。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

少阴前面的经脉是厥阴,厥阴起点在大敦穴,到这里,就是阴的尽头,没有阳了,这就是阴之厥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

把脚上的“根”对应好,再同样的对应“结”,这条大河的起点和终点就确定了。就像北京和上海是起点和终点,“根”与“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气血的运行也是这样,中间的城市、村落傍水而居,生活由此开始。楼百层医生曾听民间人讲:

“避开筋脉,就是穴道”

穴位和小城多像啊!

十条经脉的木头人上没有腧穴的名字;马王堆的帛书也一样。

《内经》里面有了161处腧穴名字,好像大的城市都出现了;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成书于公元282年,已经有了349个腧穴;

元代滑伯仁的《十四经发挥》,成书于1341年,有了354个腧穴;

清代李学川撰写的《针灸逢源》,刊于1817年,达到361个,乡村、街道、商铺、酒馆已经是清明上河图一般热闹了。

战国的医书里,定下了法则,人的腧穴应该和一年的天数一样啊?似乎两千年之后,我们的学问终于追上了记忆,小朋友们,人是不是也走在一直找回自我的道路上呢?

*版权归“杭州紫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春分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新增小二一枚

交流 | 分享

ziyakid@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