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二五 | 中冲 | 手厥阴心包经 | 热满烦闷,中指冲出

 蒙蒙紫芽 2020-08-25

中医亲子小广播 

收听提示 

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

录制的3分钟身体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业,

安静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收听哦,

随着声音的引导,

用手指头在身上点一点吧!

正文 | 第二百二十五期

随着水流,小蒙冲很快就要冲到尽头的转弯处了,这最后一个码头就是“中冲”城了。

手厥阴心包经一直沿着手臂内侧正中间直冲下来,直到中指,所以叫做“中冲”。

你看所有井穴都在指侧,只有中冲独居在中指端正中,是不是?

典籍

 

二二五

之九

手厥阴心包经

《针灸大成》

手中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陷中。心包络脉所出为井木。心包络虚补之。《铜人》针一分,留三呼。《明堂》灸一壮。

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心痛烦满,舌强。

明·杨继洲

和指甲相隔一小片韭菜叶的距离,就是这里了。这里多用作泻法,泻去烦热,刺出血最佳。不过中冲这里感觉的传递很有趣,有人记载说,俯掌取中冲穴刺激阴气的感传沿着三焦经传导,立即仰掌取中冲穴呢,感觉传递的路线又改为了心包经,一条线在手臂外侧,一条在手臂内侧,感觉真是不可捉摸。

医案

清朝医书《幼科发挥》记载说:

予初习医,治一儿二岁,发搐而死,请予治。举家痛哭,乃阻之,告其父曰:此儿面色未脱,手足未冷,乃气结痰壅而闷绝,非真死也。去艾作小炷,灸两手中冲穴,火方及肉而醒,大哭,父母皆喜。遂用家传治惊方,以雄黄解毒丸十五丸利其痰,凉惊丸二十五丸去其热,合之薄荷煎汤送下,须臾利下黄痰,搐止矣。予归,父问用何药,如是速效?全具以告之,父语母曰:吾有子矣。

——《幼科发挥》

好像是一个由腧穴方药串起来的电视剧,最后是老爹爹语重心长告慰祖先的话。取中冲,不取少冲,你看“代心受邪”可是对手厥阴心包经诚信的评价。

典故

周身经穴赋

手厥阴心包之络

中冲发中指之奇

自劳宫、大陵而往

逐内关、间使而驰

叩郄门于曲泽

酌天泉于天池

左右共十八穴

这就是对短短一段航程的回望。没到此处呢,不免要提醒小朋友们说:“以疗效取穴,不必拘泥于经络”,学过它,还要扔掉它。听到它,可不是为了当传话筒。

苏东坡又讲了一段故事:说街头巷尾的人听说古代的高人见到桃花而悟道,于是不分春夏秋冬争相歌颂桃花,甚至捋回家煮桃花饭,一晃儿吃了唱了五十年,也没和“道”碰过面。草书写得最好的是张旭,看见市场上公主和挑担子的农夫争抢着过路,难得如此优雅又如此粗放,而得到了草书的“真意”。

那是不是学写一笔好字就得去市场上看一样的热闹呢?我们讲的经络是桃花吗?是抢路吗?那还不放下书,闭上眼睛,去想想、摸摸到底什么是经络呢?

“世人有见古德见桃花悟道者,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五十年转没交涉。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气,欲学长史书,便日就担夫求之,岂可得哉。”  

《新唐书》张旭“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武舞《剑器》,得其神。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灵枢·经脉》

*版权归“杭州紫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有。

清明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新增小二一枚

交流 | 分享

ziyakid@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