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进行的基本活动。许多游戏对矫治幼儿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 ★对行为稳定性差的幼儿,可以多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需要安静的角色,如,交警、医生、门卫、木头人等,并进一步根据角色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对孤独、怪僻的幼儿,可以为他们选择接力跑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手拉手的围大圆圈游戏等合作游戏,会帮助幼儿慢慢地改变孤僻的性格,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 ★对腼腆、胆怯、缺乏冒险精神的幼儿,可以为他们选择表演游戏、游泳游戏、溜冰游戏、拳击游戏、平衡木游戏等。这些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战胜困难、越过障碍。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孩子的胆子自然会大起来。 不过,在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否则我们的游戏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有的老师为了使极度内向的孩子变得主动、积极,进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因而在许多游戏中都安排他们担任“主角”,但由于能力准备不足,孩子在游戏中名义上是“主角”,实际上还是“配角”。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常常看到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的“儿子”或“女儿”指挥能力弱的幼儿扮演的“爸爸”或“妈妈”做这做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安排幼儿角色时,除了考虑教育性外,还要考虑循序渐进性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