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学校】不讲道理的爸爸培养出不讲道理的孩子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确,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孩子具有爱模仿、易爱暗示、可塑性大的特点,孩子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极为深刻,甚至终生不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走路的步态,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都会为孩子所效仿。这不仅仅是由于接触多的缘故,更主要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孩子越是在小时候,就越是崇拜、敬仰、信赖父母。他们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最好的,对父母的一切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对孩子来说,父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这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但其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不同的行为榜样对孩子产生不同的效应。父母自身行为好,孩子就会受到好的影响;父母的自身行为不好,孩子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良好品行常常可在其父母身上找到原型;相反,孩子身上的不足也可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病根。

[案例一]  “我是男子汉,就应该让女同志”

蓬蓬是个男孩子,五岁半了。爸爸妈妈带他去动物园。在公共汽车上,他的爸爸给一位老人让了座。下车后,蓬蓬问爸爸:“爸爸,您为什么把座位让给别人?您站这么长时间不累吗?”爸爸说:“我年轻,身体好,是男子汉。你看那位老爷爷,胡子挺长,又瘦,像有病的样子,让人看了心里受不了。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学会关心他人。”逛完动物园,在回家的路上,蓬蓬看见一个中年妇女抱着小孩儿,就说:“阿姨,您坐我这儿吧。”阿姨说:“不用了,你也是小孩。”蓬蓬跳下座位说:“不!我是男子汉,不是小孩子了!”蓬蓬妈妈说:“你不累啊?刚转完动物园。”蓬蓬说:“不累,我身体好着呢。阿姨,您坐吧,抱着小孩子多累啊!我是男子汉,就应该让女同志。”车上的人都笑了,说:“这孩子真好玩,说话跟大人似的。”

蓬蓬的爸爸身教言教相一致,而且身教在先、言教在后,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但是问题不在于方法,而在于蓬蓬爸爸的品质、修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素质。他给老人让座,本质上不是一种教育行为,而是他的性格的自然流露,他是那种看见别人受苦就于心不安的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真正的教育就是在这种自然流露中进行的。倘若一个家长,并没有多少同情心,只是为了“教育”孩子,给老人让每个座,那么虽然可以起到临时的“榜样”作用,但长远来看是不灵的。因为他的缺乏同情心总要在其他事情中自然流露出来,最后算总帐,孩子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家长自然流露出来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案例二]  一个孩子和一个不以身作则的家长

小福和小贤打架,小福把小贤的铅笔盒摔了。老师把他们两个找来,经协商,小福答应赔小贤一个新的。过了几天,老师询问结果,发现小福并没赔人家,而是给了一个别的什么玩艺代替了。老师认为这对教育小福不利,就请小福的爸爸来商量。小福爸爸说:“他原来的铅笔盒是旧的,要是新的,我们孩子不会摔。”老师解释说,这不是个新旧的问题,小福爸爸勉强答应了。过了几天,还是没买,问理由,这位父亲说:“商店里的铅笔盒没有那样花纹的。”最后,还是赔了小贤一个旧的,说是两家家长协商好了。老师不便再管,此事就这样了结了。

小福常常不讲道理。有一次下课坐在暖气片上,被值周生看见了。值周生让他下来。他说:“你管得着吗?”值周生说:“你再不下来我要记下来了。”他说:“你爱记不记!”值周生说:“记下来要扣你们班的分了。”他说:“你爱扣不扣!”值周生说:“我去告你们老师。”他说:“你去吧,大爷这儿等着你!”

不讲理的爸爸培养出不讲理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