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们是无法摆脱的。我们要敢于正视遗传的作用。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提供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具有任何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幼儿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幼儿有可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步的、最基本的条件。 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发展方面的障碍往往难以克服。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极限也只能是人类幼儿的水平。这些事实从反面证明了正常的遗传素质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前提作用。 (2)奠定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研究证明,血缘越近,智力发展越相似,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受精卵发展起来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研究表明,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比无血缘关系者高,而同卵双胞胎的相关则很高。又如有的研究指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与养父母的相关。 表2-1 血缘关系与智商的相关 血缘关系 与IQ相关(r中数) 无 无关系儿童:分养 -.01 血 合养 .23 亲 关 养父母与养子女 .20 系 旁 堂、表兄姐妹 .16 堂、表叔侄、舅甥 .26 系 姨侄、舅甥 .34 同胞:分养 .47 血 合养 .55 异卵双胞胎:分养 .49 亲 合养 .56 直 祖父母与孙子女 .27 系 父母与子女 .50 血 父母(儿时)与子女 .56 亲 *本资料引自李丹主编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幼儿个体的遗传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心理机能的发展。生来双目失明的孩子,难以发展绘画能力;生来聋哑的孩子,难以发展音乐才能;无脑儿不仅不能产生思维,甚至还难以生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22.8万儿童,其中有3-4‰是低能儿呆傻儿,其中竟有50%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这说明了遗传素质不仅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素质对幼儿心理发展不同的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素质的影响大些。比如音乐家、运动员、画家之所以能有突出的成就,不能否认遗传在其中的作用。他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遗传素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可以说,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幼儿,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遗传素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最初的可能性能够变为最初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将成为其继续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