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办园理念】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是超前成长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摘要]超前教育让孩子过度“早熟”,不堪重负。超前成长只是家长不切实际的美梦,对于孩子则是成长的梦魇。孩子的成长应适应自然,合乎自然。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能逆规律而行。教育应帮助孩子生命自然地展开,而不能过早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当前最受推崇、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自然教育。我们要守护孩子的童年,让他们自然成长。

[关键词]自然成长;超前成长;教育

现在的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断地给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兴趣班。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导致“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一、超前教育的现象及不良影响

(一)超前教育让孩子不堪重负

教育之门何时为孩子开启,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当前早期教育中,有一种思想倾向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某些地方还把“超前性”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原则提出来。早教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教育,“超早期”进行行为能力训练和智力开发。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年轻父母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只会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会两位数的加减法,而是希望孩子能学会电脑操作,会三位数以上的珠心算,会写尽量多的汉字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其影响至今不减。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曾有这样一则记载,一个四岁男孩在幼儿园“我最希望发生的事情”的谈话活动中说:“我最想让我家的钢琴被人偷走了,我就不用再练琴了。”听听孩子的声音吧,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曾对北京1000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参加过下列哪些培训班?”回答“参加过”的家长竟高达87.7%,另外一个问孩子的问题:“在节假日有多少自己玩的时间?”65.3%的孩子答道:“自己玩的时间也没有。”家长总是出于某种考虑让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而很少是根据孩子兴趣去报名的。许多家长强行让孩子超前学习,殊不知过难的知识造成孩子接受困难,容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学习对孩子来说成为恶性刺激,就会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超前教育让孩子过度“早熟”

生活中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没有孩子气的状况。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缩短了幼年的快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早熟呢?首先是父母以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是从游戏中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不允许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坐下学习。其次,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被限制在家庭这个小天地中,可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大部分都超过自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最后,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难以接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我们要还孩子童真,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要还孩子童声、童趣。①

(三)超前成长只是家长不切实际的美梦,对孩子则是成长的梦魇

在家庭教育现实中,超前教育的思想对家长的影响极为深远。当家长发现超前教育并没有把孩子培养为神童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转化为对他们学习成绩的高期望值,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再次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剥夺性开发,他们不辞劳苦、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课外辅导班,家长就一个信念:只要孩子学习好,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生活中的悲剧由此发生:几年前青海的夏雯因成绩没达到妈妈的要求而被妈妈活活打死。类似这样的例子经常可以听到。对于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教育专家的思考。“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蔡自兴就超前教育做了一番评论。他说:“少年班和超前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值得讨论值得质疑。”他认为,这种“超前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和考试成绩,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说,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应是衡量孩子素质的重要指标。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共同弱点,如不会自理、不懂交际、比较自负、神经衰弱等。由此看来,“超前教育”名为快出人才实为揠苗助长,是少年教育的误导和误区。

二、守护孩子的童年,让他们自然成长

(一)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其自己的“时间表”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

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就如宇宙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

样。孩子与成人处于同一生命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这是自然主义教育给我们今天教育最

大的启示。

尊重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孩子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孩子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更趋科学。我们的教育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看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其结局也只能像被拔过的禾苗那样逐渐枯萎。

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八种智能,表现在个体身上其智能优势是不同的。而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成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成人自己内心焦虑的表现。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生长周期、成长规律,不要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而应心平气和地教育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自然成长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应适应自然,合乎自然。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能逆规律而行。教育应帮助孩子生命自然地展开,而不能过早强迫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卢梭在他的《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就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传统文化的腐败,反对坑害自然本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他大胆地提出了改造社会和改革教育的新见解,总结出了一套适应孩子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它既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了新教育的曙光。根据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我们不主张实施超前教育,倡导自然教育,让学前教育顺应自然,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充满欢笑的童年美好时光,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守护孩子的世界

孩子拥有自己的世界,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孩子更多地了解了成人的世界,成人文化空前地向儿童文化渗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想会日趋理性。

成人眼中只有一个客观的世界,成人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科学”注释,于是成人的世界只剩下一种“语言”。在孩子那里,世界的注解是“一百种语言”。我们不应把孩子的世界同一到成人的世界里。既然成人自己无法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又有何理由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世界生活到成人的世界中来呢?孩子的世界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成人应给予尊重和关怀,真诚地去守护孩子的世界。首先,我们要真实地感受孩子的世界。我们应走进孩子的生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嬉戏,保持童心,把自己的生命与孩子的生命融为一体。其次,我们要理解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我们必须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理解、去感悟他们的真正含义,从心灵深处去接受孩子,爱其所爱,乐其所乐,和他们一起快乐、哭泣和成长。最后,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去建构生命的意义。孩子的一切都处于生成中,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适当地引导孩子,充分激发孩子生命的潜能,帮助孩子构建更有意义的生活。

(四)自然教育让孩子自然成长

自然教育是当前最推崇的教育方法,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来的。他倡导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适应孩子天性的发展,促使孩子身心的自然发展。在《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还有《卡尔·维特的教育》《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斯宾塞教育在我家》都是大力推崇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理论的宗旨,就是遵循自然本性,以天性为师,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一致,是最科学、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是“白板“是和成人一样平等地拥有自身存在价值的生命体,孩子的生命应得到尊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但这中促进是适度的引导,而不是不讲条件、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教育应保护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

注释

①yangli.怎样防止孩子早熟 [OL].生活时报,2005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M].李平沤.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

[2](德)卡尔·威特.卡尔·威特的教育 [M].刘恒新.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5

[3]黄全愈.家庭教育在美国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7

[4]宋秀芬等.儿童眼中的世界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5](美)斯托夫人.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 [M].亚北.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5

[6]姚磊,胡颖.斯宾塞教育在我家 [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11

[7]xiaomaomi.自然教育的启示 [OL].北京学前教育网,2006.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