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孩子“不老实”,是孩子的错吗?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案例

在幼儿园见习时,很多时候都看见老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孩子总是东张西望,不专心听课,而这时,组织教学活动的老师就会提醒该孩子要专心听老师讲课,提醒多次不见有效时,老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进而强压孩子坐在位置上听课,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效果的话,保育员往往就会坐在该孩子的身边进行“监视”甚至用双手放在该孩子的肩上,强压孩子坐好并认真听课。

面对孩子的“不老实”,如此处理真的有效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学活动中孩子的“不老实”呢?

一、教学活动中幼儿“不老实”的原因

发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不老实”行为有:眼神游离、眼睛看别处、东张西望、玩弄玩具或其它物体、胡言乱语、指手画脚、坐立不安、坐姿不端正、随意走动、突然站起、发出响声怪声、摔扔东西、与同伴乱说话、挤弄同伴、玩触同伴的身体或物品等,其原因有:

(一)外界因素干扰

容易引起幼儿“不老实”的外界因素有:活动室外小朋友的嬉戏声;活动室的温度太低或太高;教师过于华丽奇异的穿着打扮;活动室室的装饰过于繁杂零乱;教玩具过早落到幼儿的手上;幼儿随身带有具有吸引力的玩物;成人对活动后的许诺,比如,妈妈早上对娟娟说,今天要带月月去外婆家,下午会很早就来接她,可是到现在还没有来……

(二)教学活动的性质

教学内容活动、形式单调乏味,教学活动对幼儿没有吸引力,不能激起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兴趣。

(三)幼儿身心需要没有受到适当的关照

幼儿身心需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受到适当的关照,是引起幼儿“不老实”的根本原因。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许多孩子都积极举手要发言,有的甚至跑到老师跟前大喊:“老师,叫我!老师,叫我!”可是,老师只叫了端坐得很好的小明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其他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了压制,当小明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孩子也就会变得“不老实”起来了。再比如,在一节公开课中,老师在上面讲课,一个孩子在在底下因“背痒”而“乱动”并且带着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看着老师喊:“老师……”,可是,没等孩子继续说下去,老师就立刻制止说:“等下课后再……”结果孩子整节课都在“不老实”地乱动。

二、应对幼儿“不老实”的方法

(一)治“标”之法

1.给予信号

当某一二个孩子出现“不老实”行为时,当班教师暂时停讲,凝神“不老实”的孩子,或向他摇摇头等

2.邻近控制

为了使信号更加有效,老师可一边凝神,一边走近“不老实”的孩子。

3.提出问题

A.“小朋友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一会儿老师要提问的。”——孩子们为了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为了被老师提问后不会因回答不出而被批评往往会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B.“××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老师刚才讲什么了?”——如此直接提问刚才“不老实”听课的孩子,会让他因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得到“教训”,今后变得“老实”。

C.当有孩子出现“不老实”行为时,教师装模作样地面向全体孩子提出问题,然后指名让“不老实”的孩子回答,当他因不专心听讲而无法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因势利导地对他和其他孩子进行教育。

4.特殊安排

当某一二个孩子反复出现“不老实”行为时,教师可以将他的位置安排在适当靠近老师的地方。

5.直接批评“不老实”的孩子

当某个孩子“不老实”时,老师直接点名批评相应的孩子,达到警示教育其本人和其他孩子的作用。

6.通过“口令”等整顿全班纪律

当有超过20%的孩子出现“不老实”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达到将孩子注意力转移回来的目的。

老师做出某种动作的同时说:“请你象我这样做。”——幼儿在跟着老师做相应动作的同时嘴里回应“我就象你这样做。”

老师“ 小手儿?”,幼儿:“背好。”

老师“小脚儿?”幼儿:“并好。”

老师“小眼睛?”,幼儿:“看老师。”

老师“小嘴巴?”幼儿:“不说话。”

老师:“一、二!”幼儿:“ 安静。”,老师:“三、四”幼儿:“坐好”

让跟老师的摇铃声的节奏拍拍手。

……

7.表扬他人

当有超过20%的孩子出现“不老实”行为时,教师还可通过表扬守纪律的孩子来达到让所有的孩子变得老实守纪。比如,老师在混乱的班级中发现有几个特别老实的孩子端坐着听课,这时老师可以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的纪律最好,我看谁能像他一样。”“××小朋友听得最认真了,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小朋友坐得最好了,两脚并得好好的,一动不动。”我发现某某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一点都不吵闹,我想和他做游戏。

8.许诺

多数孩子在教学活动中都“不老实”时,老师利用教学活动后的“好处”来让孩子们为了那“好处”而控制好自己专心地听老师讲课。比如,有的老师说:“如果大家现在好好地听课,今天放学时,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朵小红花。”老师一会儿要给听课认真的小朋友一个五角星。“如果……,老师将……”

上述8种方法只是治“标”,但不治“本”,它们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不老实”状况。象方法1-方法6,这些方法只能让孩子暂时变得“老实”——一动不动或者装模作样地“用眼睛看着老师”“小嘴巴闭行紧紧的”“小手背得好好的”,但孩子们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外表言行变得“老实”了,可内心还是“不老实”——胡思乱想而没有真正把心放在学习上。而方法7也仅仅能让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变得“老实”——一动不动,但并不一定将心思放在当前的学习活动上。方法8会误导孩子们为了课后的“五角星”“小红花”等而而变得“老实”,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当前的学习。

(二)治“本”之法

治“标”之法,只能让孩子形似“老实”,而未能让孩子身心都变得“老实”,因为孩子们变得“老实”是由于外力所致,而不是被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所吸引,所以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矫治孩子“不老实”的治“本”之法,即让孩子对教学活动本身感兴趣,为此,各种教学活动必须以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方式来展开,以孩子们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手段等都要充分关照孩子们的各种身心需要。唯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变成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向往的活动,他们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乐在其中,他们被教学活动本身所吸引,教学活动过程中,他们会神情专注,他们绝对不会开小差。

当孩子们表现出“不老实”的行为时,作为负责任的教师不要认为“不老实”是孩子们的错,更不要对孩子们生气,要多从自身的教学找原因,要努力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甚至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让教学活动以符合孩子们需要的方式来展开,让每个孩子在各项教学活动中都沐浴在老师的关爱之中,过着有尊严的生活,各项教学活动中有孩子们自我表现的平台,孩子们在各项教学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心灵的归属,他们在每项教学活动中都过得很充实,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每次教学活动中都有所成功和进步,他们都有成就感!这样,孩子们的“不老实”行为就会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减少甚至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