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对互联网企业是蜜糖,但对运营商可能就是砒霜

 悲了伤的白犀牛 2020-08-25

运营商大概是这个世界上危机意识最强的群体,因为它们永远不敢活在当下,永远一刻不停地在升级、转型、改革。

——题记

1.  5G进入繁荣盛世

上周2017世界移动大会上海站又如期召开,(很遗憾,我又又又没参加,没进中国移动前几乎每届都参加,进了中国移动反倒从此无缘),会上传递出来很多信号,最大的莫过于5G的进展,5G进入了盛况空前的阶段——中国移动计划今年开展外场试验,18年规模试验,19年预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中国联通今年进行5G的技术验证和组网验证,预计2020年规模商用;中国电信19年实现部分预商用, 2020年提供商业服务。好吧,节奏基本上就是这样,2020年商用。

当然,这场繁荣的贡献方还有很多,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以及研究院高校等等,大家就像是水底下一群嗜血的鲨鱼看着水面上一只滴血的海鸟

2. 繁荣背后是巨额的投资

最近几年电信运营商的进取心简直一点都不“国企”,(难怪政府要通过行政命令要求提速缴费,得唤醒下它们国企的身份),从网络的升级就能充分的体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建设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1G,到1995年开始运行2G网络,到2009年3G网络,到2014年进入4G时代(事实上其他两家是2016年才开始正式进入4G),而到2020年就是5G了。中间的间隔分别是8年(中国第一代网络是落后世界很多的)~~14年~~7年~~4年。

妈呀,运营商这是用软件开发的“迭代开发、快速上线”在建设运营基础网络啊?!

就在我们一次次否定自己,建立新的网络,提供新的服务的背后是一连串天文数字般的巨额投资,如,在从3G升级到LTE的短短五年间,总共投资了超过1万亿,建设了249.8万个4G基站;而有些情况更严重,某运营商在2009-2014年间花了几百亿建了上千万个WIFI的AP,花了几千亿建了几十万个TDS基站,结果如何大家都清楚,基本就打水漂了呗。当然这里面有很多都是无奈之举,因为后面的网络建设都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但是每一次网络升级,都扎扎实实地意味着大规模的投资,三张网、四张网并行运转加大了网络维护的投入。

5G呢?5G肯定是采用高频段的,这意味着要建更多基站来实现基本覆盖。据富瑞投资银行分析报告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5G基础设施上的总投入在7年内预计将达到1800亿美元,远远超出2013-2020年它们在4G网络上估计1170亿美元的投入,增长幅度为48%。

而更重要的是当前5G的研发方向依旧扑朔迷离,当下有两种声音,一种是5G作为4G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架构,将利用4G的现有环境来迁移至5G架构;另一种声音更倾向于打破原有4G网络的连接方式,通过云等业务进行5G业务的建设。如果是前一种,4G的巨额投资还有复用的可能性,如果是后一种,4G的投资几乎可以说完全“退役”了。

当然,如果我们从资源再分配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运营商把“盘剥”的巨额利润拿出来建设网络,让整条产业链的技术工人、建设工人、运维工人,以及线缆等设备的生产工人、运输工人能有饭吃,也不失为一桩好事,哈哈。

3. 三大运营商开展军备竞赛,获取技术革新红利

当前,极力推进4G的有两个阵营,一个是设备厂商,一个是运营商。

厂商极力推进5G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有不停地升级换代,他们才有生意。像爱立信这些老牌厂商在4G进入平缓期后业绩就进入了“泥淖期”,只有不停地裁员来过日子(裁掉过时技术的员工,招新技术的员工,对,就是这么残酷,因为没有新技术,他们忽悠不了运营商)。对,他们就像是军火商,没有战争,怎么发财?!

而运营商的积极态度就让人很费解了,明明手中的AK47还用得很6,为什么这么着急着要换SCAR呢?有一种解释或许还能说得通吧:运营商希望通过网络技术来建筑竞争壁垒,获取技术红利。(就是因为这个才让运营商误以为自己是个IT公司的)这是历史验证过的。

在2G时代,大家的竞争导向还是是很正向的,网络技术基本是一样的,拼的就是服务,所以这个时期的用户是很受重视的,中国移动的服务做得最好,所以它赢得了市场和客户。

而从3G时代开始,竞争导向产生了偏差,中国联通发现通过技术差异是能获得巨大的技术红利的,当然,中国移动也在同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大批中高端客户转网至联通就是为了上网更快的WCDMA。

然后3G没几年,中国移动迅速找到了扭转占据的武器,还是网络——4G!中国移动在4G上由于支持民族自主品牌而赢得了一定的时间窗口,然后开始了疯狂的建设。战况出奇的好,中国移动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完全扭转了战局,还固守WCDMA低频的中国联通输得只剩下裤衩。

这下好了,从这两场“战役”中聪明的运营商发现了致胜的捷径——升级网络,然后在这条路上狂奔下去了。现在没有人关心服务,没有人关注老客户了,都在拼网速、拼基站数量。

但是,运营商们这条路,是不是走偏了?

4. 运营商们这条路,是不是走偏了?

国内的运营商老是很容易把自己错误地定位为技术公司,它们会很积极地去研究网络技术,很积极切入到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究领域,而其实他们似乎都忘了,运营商的本质就是市场公司,服务公司和运营型公司,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服务,或许还有内容。在未来信息化服务多样化的时代,运营商迫切需要去提升的是市场一线销售与服务团队的能力,如果能做出一两个杀手级应用就更完美了。

而今天运营商们的服务质量着实下降了不少,我没有规模数据支撑,只是我最近的通话掉线发生得实在有点频繁,好吧,我用的是volte。今天,运营商们都在用尽千方百计去招揽新用户,而却忽视了在网老用户的服务体验。

以上是国内运营商的表现,那国际运营商呢?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决策更加理性的国际运营商上怎么看待5G的?

事实上,5G在欧洲的发展相当缓慢,原因有几个层面吧,一是欧洲运营商在4G网络的巨额投入还没来得及时获得足够收益,财务压力让它们在5G推进上表现出懈怠。二是在5G发展路径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的投资更像是一场豪赌,5G最终的形态有可能颠覆当前的一切想象,比如说以云的形式。它们认为4G还能走很远,还有LTE-A和LTE-AdvancedPro,它们将推动4G网络走向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这些更加清晰明确的前景更值得去投入。

那到底5G有没有必要呢?国内运营商在这条路上有没有走偏?

对社会发展而言,网络升级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拿4G来说,4G网络的大发展直接催生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全面繁荣。而5G很可能如宣传说的将改变全社会,为工业制造,以及包括医疗、家居、出行在内的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受。已经有分析师提出,预计到2035年,5G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将达到12万亿美元。

而对运营商来说也有很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频谱,频谱资源只要基础通信理论不变,都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如何在有限不可再生的无线频谱下,容纳更多的并发数据,这是每一代移动通信进步最重要的出发点,而5G按照目前的研究来看,对频谱的利用率肯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但是------------

对于通信运营商是否应该激进地去推动5G发展进程?我的观点是,不应该。5G对于设备厂商、互联网公司来说可能是美味的蜜糖,但对于运营商来说可能就是一剂砒霜。从3G的中后期以来,运营商在与互联网公司的战争中节节败退,甚至连传统的通信业务市场也被杀得丢盔弃甲,如,微信就通过更快更好的4G网络完全替代了短彩信,这可是上百亿的收入啊。5G很有可能将成为一棵摧毁传统通信系统的大树。

运营商应该做什么?运营商应该认清楚自己的定位,运营商自身并没有很强的技术,只不过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市场公司,服务公司和运营型公司。网络的升级演进更多的应该是技术的事情,而技术的事情就应该让搞技术的人来推动。运营商完全可以让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去推动、去完善下一代网络,然后从市场价格的角度、技术优越性的角度适时选择,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才是运营商应该去做的事情。记住,永远都是业务选择技术,而非技术定义业务。

当然,在中国,运营商的市场决策老是掺杂着很多政治等因素,如支持民族自主品牌的网络制式发展、争夺与欧美的通信标准话语权等等。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