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业素养】好幼儿教育一定是师幼时常相互感动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教师时常得到孩子们的关心,一是,说明她教会了孩子们学会关心二是,说明师幼间感情深厚,关系融化,教师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三是,说明该教师平时对孩子们付出了许多爱

如,见习期间,我了解到该班的老师病了小朋友多次向家长提及我们的老师病了!”“我们的老师在哪儿住院啊”“李老师得的什么病啊?”“我要买个西瓜去看看老师”,等等。几天后,李老师康复返校时孩子们正在做操看见老师大家都欣喜地向她招手。其中有一位不善言谈的孩子走到老师面前说“李老师你抱抱我看看我有没有重了一点?”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老师浓浓的爱。

当时我深受感动,我觉得李老师就是一位很好的幼儿教师!她生病得到了孩子们的关心,她康复回来小朋友们都为她感到高兴,如果孩子们了解到教师生病比如,听到园长跟孩子宣布某某老师今天因病请假不能来上课)了,他们都很淡漠,甚至有孩子高呼:“哇,今天某某老师终于不来上课了!”——小朋友都有一种获得解放似的感觉,那么,我敢肯定这位老师不是好老师,至少在幼儿心目中不是好老师。

又如,有一天,做操,老师发现王瑞的左手始终攥着拳头,许多动作做不到位,当时,老师有点生气地走到王瑞面前说:你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不跟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动作?他不好意思地、慢吞吞地张开了小手——原来他手里是半块清凉糖——由于攥的时间太长,他的手心粘糊糊的。后来了解到:王瑞前几天知道老师咳嗽、嗓子疼,他回家便问妈妈要了他以前咳嗽吃的清凉糖说今天要送给老师……,老师了解到这些后,拉着王瑞的两只小手,把他搂到身边,望着他亮晶晶的眼睛里满是泪水,老师的眼眶也湿润了……

我想,此时孩子感动老师,那一定是过去老师不断地孩子受到感动的结果,这种师幼相互感动的过程真可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经常问一问自己,我被孩子感动过没有?我感动过孩子没有?如果都没有过,或者很少有过,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通过我们的言行去感动幼儿,只有我们不断地感动了幼儿,我们才有可能被幼儿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