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风视线||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1.利用推理类问题

比如,对孩子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训练孩子思考某个行为带来的可预测的后果。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如果没有太阳会怎么样?”“如果总不下雨会怎么样?”“如果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将怎么样?”“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等等。和孩子玩因果游戏时,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互换角色——父母问,孩子答;,孩子问题,家长答。

2.培养发散思维

父母经常围绕着“一物多用”“一事多因”等来为孩子编些问题,让孩子回答。比如问孩子:“木头除了用来做家具,还有什么用?”“铅笔有什么用?”“嘴巴有哪些用处?”“一个发胖的原因有哪些?”“一个孩子被妈妈骂,为什么?”——答案越多越好,答案的种类越多越好。

3.利用实际问题

父母可在实际生活中,提出一些难题来让孩子加以解决。比如给孩子买了件新文具后,可因势利导地让孩子找缺点,提出些改进的意见;又如,孩子要求买任何一样玩具,都请他说出三个理由,否则,不给买。

4.经常与孩子展开争辩

因为争辩可引发孩子进行认真细致地思考,且能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利用现实问题与孩子争辩,也可以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问题与孩子争辩,比如,小白兔一定跑不过乌龟吗?大头儿子真的是小头爸爸的儿子吗?长时间玩手机好不好?长时间玩电脑好不好?不听大人的话好不好。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水平。

5.训练孩子的思维角度

父母应该注意训练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以培养其思维的多极性。比如,让孩子对任何一个解决方案,都要考虑有利和有弊的一面。对同一个问题,不仅会正向思维,也会逆向思维,还会横向思考。比如,长时间玩手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只吃肉,不吃蔬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问题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抢别人的玩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与小伙伴打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晚上睡得很晚,有什么好处,有哪些坏处?——要求孩子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这样,会让他们思考更加全面。

6. 训练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程序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闹矛盾了,父母可借机启发他思考:“和小伙伴的矛盾在哪里?”等孩子找出正确的原因后,父母可进一步地启发他,提出些解决问题的若干个方案,并要求他逐一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然后找出最佳的解决矛盾的方案。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顺序——“原因-解决问题方案-方案优化”,还可让孩子形成有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倾向。

7.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

提问题的水平与思维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问题提得好,不仅决定着思维水平必然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使人想得深、想得远,而且还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提问,促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质疑,比如,“马路为什么没有马走却叫做马路?”“最早出生的那个人是谁?”“爷爷的爷爷是不是猴子?”“树怎么知道现在要发芽?”“狗为什么不说人话?”——对孩子的提问多鼓励,接纳,理解,并一起寻找答案。

8.让孩子独立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路上遇到一汪脏水,父母不是二话不说,赶紧抱起孩子越过脏水而是问孩子:“这里有些脏水,我们怎么过去?”让孩子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过去。给孩子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时间久了,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事小事都要向父母求助。

9.游戏中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归类游戏。给孩子一套卡片(可利用“看图识字卡片”图的一面),每张上绘有一个物体,如,树、猫、金鱼、鸟、蜗牛、兔、象、猴、鹅、船、车、飞机、房屋等。指导孩子观察图片,然后向孩子提出:“请你把无生命的东西找出来?”“请把交通工具找出来?”“请把”“请你们把在水里的东西找出来”“请把所有能乘坐的东西找出来”,“请把所有的动物找出来”等等。

  ②比多少。父母和孩子每人一盆大小不同的钮扣,游戏开始时,各自在自己盆中取钮扣一把,然后叫“一、二、三!”同时互相出示手中钮扣——让孩子学会数数比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③哪些地方不合理?将一些图片展示给孩子看,对他们说:“这几幅画中都有一些可笑的地方,请你们找出来,还要说说应该怎样改正。”——比如,狗上树,鸡游泳,鸡脚长在鸭身上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