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巴班斯基)(图表2) 教学方法 | 形成 | 发展 | 教学速度 | 理论性知识 | 事实性知识 | 实际操作技能 | 抽象逻辑思维 | 直观形象思维 | 思维的独立性 | 记忆 | 言语 | 认识兴趣 | 学习劳动技能 | 意志 | 情绪 | 1.口述法 2.直观法 3.实际操作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1.归纳法 2.演绎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 | 1.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法 2.独立活动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1.认识性游戏 2.教学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慢 | 1.口头检查 2.书面检查 3.实验室检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慢 |
注:符号“+!”指解决问题比本组其它方法更有成效; 符号“+”指基本能解决问题; 符号“-”指完成该项任务比本组其它方法成效更差。 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条件(巴班斯基)(图表3) 条 方 种件法 类 | 口述法 | 直观法 | 实际 操作法 | 再现法 | 探索法 | 归纳法 | 演绎法 | 独立 工作法 | 教 学 任 务 | 形成理论性和事实性的知识 | 发展观察力,提高对所学的内容的注意 | 发展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 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 | 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形成研究问题的技能和对问题的创造性态度 | 发展概括的技能、进行归纳推理的技能(从特殊到一般) | 发展演绎推理的技能(从一般到特殊) | 发展学习的独立性,形成学习劳动的技能 | 教 材 内 容 | 主要是理论性和信息的内容 | 可以用直观形式表达的内容 | 含有实际练习、试验、劳动作业等内容 | 太复杂或很简单的内容 | 复杂程度中等的内容 | 教科书中是归纳的,或用归纳法讲述的合理的内容 | 教科书中是演绎地陈述的,或用演绎法讲述的特别合理的内容 | 适合于幼儿独立学习的内容 | 幼 儿 特 点 | 用相应的口述法,幼儿有掌握信息的准备 | 所用直观法教具幼儿都能接受 | 有完成实际作业的准备 | 对该课题进行问题研究尚未准备 | 有准备对该课题进行问题研究 | 有准备进行归纳推理,而对演绎推理感到困难 | 有准备进行演绎推理 | 有准备对该课题进行独立学习 | 教 师 可 能 性 | 各种口述法掌握得很好 | 拥有必要的直观教具,能自制教具 | 有组织实际练习的教学物质设备和教学材料 | 没有时间对该课题进行问题教学 | 有时间对该课题进行总是教学,并且探索教学法掌握得很好 | 掌握归纳教学法 | 掌握演绎法,并且探索教学法掌握得很好 | 有供幼儿独立工作的教学材料,并且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这些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