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构幼儿喜爱的幼儿园环境的策略与方法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幼儿并不是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表现出其热情,而是对环境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所喜爱的环境是:

    1.熟悉的环境

    幼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比如对不熟悉的人或地方,儿童的这种害怕现象称为“怯生”。儿童的这种害怕明显地带年龄的特点。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从2—5岁,对噪声、陌生的物体、陌生人、痛、对突然推动身体及突然的移动等刺激的害怕降低了;与此同时,对想象中的生物、黑暗、动物、嘲笑,有伤害性的威胁,如过马路、落水、火以及其他有潜在危险情境的害怕增加了。也就是说,儿童的害怕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现实的陌生环境和突然事件的害怕,将逐步地让位于对想象中险情的害怕。这后一种害怕是随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儿童可以渐渐地预见潜在的危险。显然,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这种潜在因素的害怕越是第三一些。

    因此,幼儿喜爱的是熟悉的环境,自己了解的环境,而不喜欢陌生的环境。而且,熟悉的环境还有利于帮助幼儿克服怯生现象。当一个陌生人出现的时候,幼儿如果在妈妈的身边,特别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就不会产生害怕现象。实验证明,10个月的婴儿若在家里很少出现怯生现象;相反,在陌生的实验室里,则有50%的儿童怯生。另外,儿童虽然看到陌生成人害怕,但看到陌生儿童却不害怕,并且力求去同对方亲近。这一切,都给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新生入园时,小朋友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时候不一定马上让他们去认老师,编班级,而是让他们先与园内小朋友一起玩,他们不会怕小朋友,等熟悉后老师再参与他们一起玩。看到其他小朋友同老师的亲近关系,他们马上就会模仿,等和老师熟悉后再进班组,这样就能避免怯生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陌生导致的害怕,主要是由不安全感带来的,幼儿园环境设置一定要给小朋友以安全感,等他们熟悉后就能接受新的环境。同时,应当尽量避免幼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些异常刺激或突然地转换环境。研究成果表明,幼儿不安全感是与出其不意的刺激有关,所以,应当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即便在熟悉环境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幼儿也会紧张害怕。因此,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应尽量为幼儿提供熟悉的,与其生活经验相符合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把周围的环境看成是自己的环境,并喜欢投入环境。

    2.新奇的环境

    最初,幼儿是用他们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想看看、听听、摸摸、碰碰。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感触,他们接受了外界的信息刺激,从而逐步形成了他们最初的感知系统。但是,如果环境始终是单调、枯燥的,就会推动信息刺激作用,他们就会对周围环境推动举。因此,幼儿特别喜欢新鲜、奇特、生动的环境,从而能够不断地吸收信息刺激,促进心理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幼儿园环境设置如果能随教育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室内情景设置上也能经常变化,就能够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和喜爱。

    3.动态的环境

    孩子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是感举的,而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中的最活跃的因素。只要有精力,他们几乎每天都把大量体力和精力用在活动中,如攀栏木、来回奔跑、爬草坡、踢球等等,一直到玩累为止。在一个完全放任孩子活动的幼儿园晨,一个4岁幼儿从事有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一小时内竟达20多次。一些孩子不停地前后走动,来回奔跑,就像在作长途施行。据统计,最活跃的孩子平均每2—3分钟就要来回走动一次,4岁以下孩子双大年龄的幼儿更渴望走动。

    运动作为儿童的一种本能,是直接受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规律所支配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运动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一种客观需要,从而实现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局长的平衡。就像母鸡缺钙寻找石灰一样,幼儿不停地运动正是为了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幼儿期作为认知发展的感知阶段,他们不仅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想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在运动中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能够做而什么不能够做,而且在运动中感知环境对他的态度。他们对行走的渴望程度,似乎是在用身体作为工具去丈量他们所处的小环境。也许正因为他们自己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所以必然对动态事物动态环境感兴趣。

    这一切,都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为幼儿提供动态的环境;尽量让幼儿有机会去活动,去操作,让幼儿有机会去接触变化的事物;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提供动态的教育玩具与教育情景等等。

    4.富有想象力的环境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发行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没有去过月球,却可凭借对地球上自然概貌的感知或宇宙航行员的描述,想象出月球表面的状况。

    1—2岁的儿童就有了想象的萌芽,当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的时候,就表现出想象的特征。随着幼儿语言的发展和经验的丰富,2—3岁幼儿的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了。如果他羡慕某一样玩具而又得不到它时,他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得到了这个玩具,而且玩得好开心。在这里,幼儿不仅用自己的想象参与了环境,而且“发行了”环境,虽然仅仅是在想象中“履行”了环境。由此可见,在儿童媾,想象是他参与环境,改变环境的一种浓度和手段,就像他用行动来参与环境一样。这就是儿童特别喜欢想象的原因,就像他们特别喜欢运动一样。想象不仅使他们摆脱了环境的束缚,发展了他们的思维,并且,想象还能给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幼儿喜爱富于想象力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当特别注意到这点。

    当想象发展为一种联想时,就转化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小孩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就提出了砸缸救人的方案。他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了,没有水小伙伴就不会被淹死,而砸了缸,水就会流走。因此,幼儿想象的范围越广,参与实践活动的范围越大,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就越强。这一点,正是幼儿园利用环境进行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应充分注意想象因素的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想象因素,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5.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

    幼儿的年龄越小,越喜爱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比如树木花园,草地,动物园等。这里也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生理原因。由于年龄太小,他们不具备参与社会环境的生理基础,越是年龄小,越是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实际上在整个儿童时期,孩子们始终依恋着自然环境。只要给他们吃饱了,穿暖了,整天让他们待在动物园里,公园里也都愿意。其二是跗原因。人类的童年时期,是在自然环境中谋生,他们吃、穿、用都从自然界中索取。由于自下而上能力有限,他们一刻也离不开能够提供他们自下而上资源的大自然。这些人微言轻一种跗基因留存于幼儿身上。所以,幼儿特别喜爱的环境这一就是自然环境。

    因此,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特别要注重挖掘空间的潜力,充分利用幼儿园中多余的,空闲的角落和场地,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沙、水、石、泥、支植物等,构建各种水坑、沙坑、泥坑、饲养角、植物角等,证幼儿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的环境往往深受幼儿的欢迎,在这种环境中,幼儿的学习态度也是十分认真的。对于一些空间场地特别紧张的幼儿园来就,就应当充分利用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定期到附近的公园中去,及时按季节组织一些春游和秋游活动,或者购置一些录音机、放像机、多播是非曲直一些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影片,以满足幼儿这方面的需要。

    6.具有情感色彩的环境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幼儿期特别是母亲的爱抚、抚摸、搂抱、亲昵,对幼儿的正常发育是非常重要的。少了它就像饮食中缺少维生素一样,孩子会感到孤僻、急躁、心神不定,甚至会导致发育不良,容易形成“小儿自闭症”。只对自己内心世界关心,而不关于与人交往,社会性发展受到了阻碍。

    随着幼儿年龄增大,社会性行为增强,幼儿不满足仅仅来自由双亲方面的情感交流,而希望来自社会范围内的情感需要。这时,他们就对周围富于情感色彩的环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产生强烈的介入愿望。特别是幼儿园中伙伴这间的情感交流,老师亲切的态度,成人对他的接纳的态度,都是这阶段幼儿渴求的情感交流。因此,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当注意这个特点。老师经常和小朋友交谈,真诚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像妈妈”;小朋友之间讲友谊,提倡玩具“分享活动”。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注意情感的熏陶,通过情感的媒介,让幼儿接受正确的观念,诸如拾金不昧、善良、真诚、助人等,满足幼儿对情感体验的需要。

    7.受鼓励的环境

    幼儿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评价能力,他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讲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幼儿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句表扬的话能使幼儿高兴好长时间,并成为日后行为的动力。鼓励,对幼儿来说,他明确地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欢迎,而且感受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心;并由此产生的正强化效应将指导幼儿寻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最终取得成功。

    显然,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应把握幼儿所喜欢的环境的基本特点,以求最大限度接近幼儿的环境,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