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所列是本人在2000年备课:幼儿教育学,所看过的书。当时也真能看书,很用心,很有期待。因为当时面对的是我校第一届大专生。 现在给大专班上课的状态和感受完全不一样!! 当年,总担心自己才疏学浅,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误了学生——感觉她们都是拿着大大的知识口袋来装知识,因此,为了上好一门课总是疯狂地看相关的书; 现在,上课前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让他们尽可能多学进去一点点…… 当年,由于学生学风好,自己作为上课者,主要精力放在学问的准备上; 现在,由于学生的学风不好,自己作为上课者,主要将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愿意学习上,重点在教学手段、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当年,很在乎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有少数学生不听课,自己会很生气,然后还要找他们谈谈学习,谈谈人生…… 现在,也很在乎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如果少数学生不听课,多数学生在听课,我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相反的情况出现——多数学生不听课,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 当年,我们总是抱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因为那里的课堂里有思想碰撞,有情感共鸣…… 现在,我们总是有点被动地走进课堂,因为你的思想放出去,很少有碰撞,更少有情感上的共鸣…… 是谁让我们在课堂上遭受如此落寞?是谁让我们课堂上思想火花全部熄灭于萌芽状态?? 我真的不知道!! 真的很想回到从前!! 下面是2000年我为了上好幼儿教育学自己看过的书,及自己给学生推荐的书。 ⒈顾明远主编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⒉李建周著的《教师心理训练》,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⒊王道俊、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⒋叶澜著的《教育概论》,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⒌张人杰主编的《大教育学》,广州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⒍傅松涛著的《教育社会学新论》,保定市,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⒎马和民、高旭平著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⒏梁渭雄、孔棣华主编的《现代教育哲学》,广州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⒐李道佳、郭晓琴主编的《幼儿素质教育》,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⒑陈永明主编的《现代教师论》,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⒒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⒓厉以贤主编的《现代教育原则》,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⒔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⒕桑新民著的《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⒖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育的心理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⒗天津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苑采珍》,天津市,1985; ⒘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1997; ⒙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⒚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7; ⒛金一鸣主编的《教育社会学》,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1.周国韬、张明等著的《教师心理学》,北京市,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2.付海伦:《启发式教学运用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2; 23.效学:《对启发性教学的认识》,《青海师专学报》,1985.2; 24.子民:《论启发式教学》,《零陵师专学报》,1990.2; 25.刘楚明著的《教育辩证法》,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6.莫源秋主编的《幼儿教育学教程》,南宁市,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教材,1998; 27.徐子煜:《把一个社会人带进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研究》1998.5; 28.周宏、高长梅等主编的《学校教育科研全书》,北京市,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9.刘晓东著的《儿童教育新论》,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0.熊易群:《对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1997.6; 31.曹凤华、胡麟祥:《试论维护儿童基本心理权益》,《学前教育文荟》,1999.1; 32.阎水金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3.黄人颂主编的《学前教育学》,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4.李生兰著的《学前教育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5.郑慧英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6.北师大学前教研室组编的《学前教育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7.孟昭兰著的《婴儿心理学》,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8.周洪飞:《对办园特色的思考》,《幼儿教育》,1997.2; 39.莫源秋:《幼儿教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心理卫生要求》,《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 40.[美]B.R赫根汉著,冯增俊译的《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口市,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41.袁爱玲:《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差异》,《幼儿教育》,1993.6; 42.陆黎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1997.7/8; 43.[台]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4.刘淑兰主编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手册》,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5.莫源秋:《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南宁市,广西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印,1997; 46.史慧中主编的《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北京市,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 47.申振信著的《现代教育哲学》,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48.石筠 著的《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9.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0.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的《现代教学论》,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1.桑新民、陈建翔著的《教育哲学对话》,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