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参与 某幼儿园一次科学活动的教研活动中的发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让老师们有话可说: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有所积累 ★让老师们从教研活动中获得快乐:解决其难题,回去就可以用;有新意。 ★教研氛围:民主、平等、畅所欲言、没有对与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的话语权和你的主张。 ★学会借鉴别人的东西:只要能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别人的东西也可以用,不一定非要创新的。 ★男教师的优势在你自己的性格、精神面貌。 ★游戏的引入,如果弄不好就会让孩子重心在游戏,而不在相关内容的学习。 ★老师的示范能让孩子们很学会某种技能,但却让孩子们失去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和快乐,约束幼儿的创造性。什么时候要示范,什么时候要探索,值得研究。 ★体育课,不应该过于关注体育技术,免得对体育失去兴趣。 ★知识是个人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知识,应允许幼儿有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教学活动内容应该来自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理解。当然,教学活动内容还应该高于生活,应该引领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生活的重复。 ★教学活动不是给幼儿确定的知识,而是给幼儿不确定的知识。 ★教师不是授受幼儿盲目崇拜的,而是接受幼儿批判的。有批判,才有发展。 ★知识爆炸的时代,不会选择,不会批判,就会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 ★从小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时间,没有学会自主选择,就只能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只能要什么,学会选择才会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不能用崇拜的眼光看知识,要用批判的眼光看知识。“乌龟冬眠”这是死知识,有一孩子说,在他家里的乌龟是不冬眠的。教师不信,和孩子回家看,发现他家的乌龟真的不冬眠。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家里冬天有暖气。 ★让幼儿知道小白兔爱吃青菜,有何意义?关键是让幼儿寻找和验证答案——不是教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去验证。 ★小白兔两只耳朵竖起来——不是教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去观察,然后得到答案。 ★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经验。 ★让幼儿知道知识的多种可能性,而不是唯一性。这是很重要的。 ★让一切活动都变成探索活动,而不应是“传授”活动。 ★幼儿认识事物,不是先学规律再去应用。而是探索过程中就得经验,运用经验,不强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的学习。 ★教师和幼儿一起面对未知的问题,一起探索,一起进步成长。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为获得真知而高兴,也为发现一个问题而高兴“你没有做……,但你却发现……。你真棒!!” ★信息是客观的,但知识却是主观的。每个幼儿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学活动的,而是有其经验和理解力,因此,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情境,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理解是不一样的。 ★教师不能把科学当作 是客观知识,是将科学从自己的脑袋传到幼儿的脑袋。因此,任何问题都不要追求统一的答案,而应追求有个性化的理解。 ★科学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在于尝试,而不是“学到”某种东西。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只要它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就不要在乎它是否按照“科学”还是“艺术”要求来活动。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而获得自己的经验,允许幼儿在做教师不允许的事,其专注地做事,肯定对其发展是有益的。 ★教师的引导或主导,不应是引导幼儿往标准答案上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