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感觉是人脑对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的反映。 2.表象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和 。 3.幼儿往往以 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4.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 、 、 等特点。 5.记忆是人脑对 的反映。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则打“×”;判断失误还倒扣1分。) ( )1.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 )2.学好幼儿心理学,就可以当好幼儿教师。 ( )3.需要是情绪产生基础。 ( )4.个性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别。 ( )5.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性格与遗传素质没有任何联系。 ( )6.感觉就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7.幼儿在游戏中的自言自语是幼儿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心理现象。 ( )8.幼儿有能力掌握一定程度的书面言语。 ( )9.听《小猫钓鱼》的故事时,幼儿脑子里产生的关于小猫钓鱼有关情节和形象。这时幼儿的想象属于再造想象。 ( )10.小班幼儿只有无意注意,而没有有意注意。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凡是符合题意都选进去,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1.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①意志 ②情感 ③需要 ④兴趣 2.某小朋友A爱说、好动,上课时总是争着回答问题,有时不经老师的允许就抢着回答,老师不理他,他就表现得十分沮丧;受到表扬就洋洋得意、手舞足蹈。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他认为不符合实际的就立即争辩,不服气。情绪表现强烈,听故事、看图书时常发出感叹;爱发脾气,即使别人无意碰他一下,他也要张口质问。 小朋友A的气质类型最可能是( )。 ①胆汁质 ②粘液质 ③多血质 ④抑郁质 ⒊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有:( )。 ①幼儿的问题言语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粗口话”或“脏话” ②语言就是言语。 ③游戏言语就是开玩笑的言语,是不能当真的言语。 ④会说话是人的天生的一种本能。 4.幼儿性格发展具有( )等典型的特征。 ①自制力强 ②好奇好问 ③模仿性强 ④活泼好动 ⒌智力包括( )和注意力。。 ①思维力 ②记忆力 ③理解力 ④想象力 ⑤观察力 ⒍高级情感包括( )。 ①爱情 ②道德感 ③美感 ④理智感 ⑤成就感 ⒎从整个幼儿期来看,幼儿的思维是以( )为主。 ①直观行动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创造性思维 ⒏言语包括( )。 ①书面言语 ②口头言语 ③内部言语 ④积极言语 ⑤消极言语 9.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 )。 ①刺激物的刺激强度 ②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③主体的兴趣、需要 ④主体的生活经验 10.( )是人心理的源泉。 ①心脏 ②人脑 ③需要 ④客观现实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遗传素质 2.创造想象 3.具体形象思维 4.性格 5.社会性 五、问答题(22分) 1.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有何积极作用?(8分) 2.如何关心和维护幼儿的情绪健康?(14分) 六、论述题(20分) 简论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七、实例分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明的玩具被别人抢去后,他大哭大闹,教师对他进行劝慰,但他根本听不进去。这时你认为教师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2.一个四岁的女孩,非常喜欢别的小朋友所拥有的一个布娃娃,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妈妈答应在她生日的时候给她买一个同样的娃娃。后来,她就告诉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说,她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娃娃。其实,她妈妈一直还没有买给她那样的娃娃,因为当时离她的生日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在幼儿阶段类似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幼儿的道德观念尚未形成,不知道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致。 对上述分析,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3.某日,某小班的小朋友在活动间休息时,由于做游戏而过度兴奋,所以他们进入活动室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此时老师生气地说:“你们哪个再吵再不安静下来,我就要给点颜色他看!”结果小朋友们吵得更加厉害,因为他们很想看看老师所给的是什么样的好看“颜色”。 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幼儿心理学》试卷(B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直接作用于;个别属性 2.直观性;概括性 3.自身的生活经验 4.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 5.经验 6.指向和集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则打“×”;判断失误还倒扣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凡是符合题意都选进去,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1.①②; 2.①; 3.①②③④; 4.②③④; 5.①②③⑤; 6.②③④;7.②; 8.①②③; 9.①②③④; 10.④ 四、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分) 1.遗传素质又叫遗传特性,它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2.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5.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五、问答题 1.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幼儿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列出上述观点得6分,有适当的说明再给2分) 2.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幼儿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6)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 (7)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幼儿的不良情绪 (列出上述观点得10.5分,有适当的说明再给3.5分) 六、论述题(20分) 1.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的惩罚。研究表明,惩罚,特别是体罚只能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榜样。影视上的攻击榜样能增加幼儿的攻击行为。过多地让幼儿看影视暴力,会影响他们处事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 (3)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成人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如果一个孩子能从攻击行为中得到好处,也会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身心方面受到挫折。 2.纠正或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父母应该减少对幼儿的惩罚,特别是要避免对幼儿的体罚。 (2)尽量不要让幼儿看带有暴力性质的影视片、图书,也不要给幼儿讲带有暴力性质的的故事。 (3)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成人要对之进行批评教育。在处理幼儿间攻击性行为时,不要让幼儿从攻击性行为中得到任何好处。 (4)减少幼儿的身心挫折。 (分别列出上述原因和对策即可得14分,如果还能用些事例来说明则再得6分) 七、实例分析(共12分,每小题4分) 1.此时可以采用转移幼儿注意,转移幼儿的情感的方法,使他从伤心中走出来。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玩具或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转移幼儿的情绪。因为幼儿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是易变的,只要我们在他的眼前呈现一些有趣的活动,幼儿就会转哭为笑。 2.这种分析不正确。幼儿发生类似的事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观念出了问题,而是他们想象的特点——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区分开来所致。 3.这是由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期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理解事物总是只理解事物的具体含义。因此,当老师对幼儿说“颜色”的抽象含义时,幼儿就会理解错。 这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我们给幼儿讲话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具体一些,不要对幼儿提抽象的要求。
|
|
来自: 莫源秋论幼教 >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