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表达的情感要准确 许多时候,有些老师不喜欢的是幼儿的某个行为表现,而不是幼儿这个人,可是,他们在情感表达成时却表达成了“不喜欢幼儿这个人”,这种“表错情”当然也就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请看下列案例: 案例2-34 老师不爱我了 今天户外游戏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薇薇小朋友的哭声,我赶紧走过去询问。原来是“调皮鬼”航航抢走了薇薇的木马。我拉过航航对他说:“你抢别人的东西,以后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了。”又安慰了薇薇几句,小朋友便各玩各的去了。 一天的活动结束了,离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由爸爸或妈妈带着,高高兴兴地走了。而航航却是慢腾腾地走向妈妈身边,还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我,我向他挥了挥手说:“航航再见。”他却跑回了我的身边认真地问我:“张丽丽老师,你还喜欢我吗?”我说:“喜欢呀,老师一直很喜欢你的。”听了我的话,他才一蹦一跳地跟着妈妈走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今天户外游戏活动时我不经意的一句话他还记在心上。 孩子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句“以后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你了。”让航航郁闷了一整天。如果有些孩子没有胆量与老师沟通验证,那么,整个幼儿园阶段他都有可能会在忧郁中度过。请看下列案例: 案例2-35 老师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一天,老师在上数学课,晓琦不认真听课,在下面讲话,老师就提问他:“晓琦,池塘里3只小鸭子,又游来了2只,现在池塘里共有多少只鸭子?”晓琦站在那答不出来,满脸通红,教师就脱口而出:“上课不认真听课,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来幼儿园了,老师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第二天晓琦照常来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就笑他:“老师不是让你不要来幼儿园了吗,你干吗还来,教师又不喜欢你,厚脸皮……”说得晓琦头都敢抬了,也不再和小朋友说话和玩耍…… 老师公开地说“不喜欢某某小朋友”,就算老师的本意不是这样,但这也会让被点名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都认为老师真的不喜欢某某了,这样会让该小朋友倍感压力,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幼儿教师一定要明确,我们不喜欢的是孩子的某个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因此,无论一个孩子无论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不要对他说:“老师不喜欢你了。”否则,孩子就会相信老师真的不喜欢他了,这种误解将会成为师幼之间互动难以逾越的障碍。 当幼儿做错事后,你可以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孩子。如,当幼儿做出了你所不期待的行为时,你可以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我很不舒服。”或“你这样做,我很不高兴!”“你的行为让我很恼火。”“你这样做,我很生气!”这样,孩子做错事后,你既不用攻击孩子的品行,也不用评价孩子的言行像谁,将来又会有怎样的不好的下场,又能正确、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在孩子做错事后,你可以愤怒,但万万不可对孩子说诸如“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此类伤及幼儿本人的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本文摘自莫源秋《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有效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来自: 莫源秋论幼教 >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