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把我推下楼了”幼儿园孩子回家爱告状,说得都是真的吗?

 天道酬勤之人 2019-04-21

“老师把我推下楼了”幼儿园孩子回家爱告状,说得都是真的吗?

清清🍃
2019-04-21 阅读15

“妈妈,今天老师抽了我一巴掌。”


“妈妈,今天小朋友们压在我身上,我快不能呼吸了。”


“妈妈,今天老师吼我,还把我推下楼了。”


……


当孩子放学回家后,跟你告状白天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你会是什么心情?是冷静思考一下孩子说的真假,还是立即打电话质问老师?


案例一


妞妞妈讲述:


有一次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膝盖上破了一块皮,我问他是自己摔的吗?他说是两个小朋友欺负他,将他推倒在地的,而且是谁推的、怎么推的,每个细节都说得很清楚。我想老师也太不负责任了,很气愤,正想打电话给老师,孩子他爸回来了。孩子爸说孩子膝盖上的伤是早晨送去上幼儿园的路上,不小心摔的。不知道儿子怎么会撒谎?


案例二


天天妈讲述:


有一天去接孩子放学,他跟我说,因为他不小心撞到别的小朋友,老师惩罚他,把他从楼上推下去了。我大惊失色赶快检查孩子身上有没有受伤,因为孩子从来不说谎,我一度相信孩子说的是真的。我生气地打电话质问老师,也不想多听老师解释,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一位家长跟我说,她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她送孩子入园时,看见我儿子在教室里横冲直撞,把一个小朋友撞倒在地,小朋友哇哇大哭。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儿子,并要求他向被撞的小朋友道歉,但老师并没有动手打人,也没有推我儿子下楼。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在这件事上冤枉老师了。



当家长第一次听到从孩子口中说出和事实不相符的话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孩子怎么学会说谎了?是从哪里学的?紧接着,家长会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且慢,家长在责怪孩子之前,先要明白: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孩子把他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当你带孩子从公园里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时,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有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想象和说谎混为一团,这样的责怪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吸引家人的关注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逃避责任,害怕被惩罚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面对孩子的说谎,家长该怎么办?


不逼问孩子:你做了吗?


家长如果明知孩子说谎了,就不要对他一再追问。追问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加深了孩子心里的内疚和不安。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证实孩子是否在说谎


当家长怀疑孩子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不轻易贴标签


孩子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给孩子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孩子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可能会促使他今后更加“用心”地说谎。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


对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不要严加指责,否则导致孩子被迫说谎。孩子由于目测力、眼手协调能力、空间知觉等能力发展不完善,常常会事与愿违地出现过失。比如他想把杯子放到桌上,结果却因放不准而失手打碎了;想帮妈妈洗袜子,结果却弄得满地都是水等等。针对这样的过失行为,家长要以信任和爱护的态度帮助孩子,让他们信赖成人,敢于在成人面前说真话,承认自己的错误。 


帮孩子改正错误


孩子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说谎的时候,家长可以用行动帮他一同改正和补偿这个过错。例如让他去拿一块抹布,把洒在地上的水擦干净。让孩子知道即使犯错,家长也会包容,不需要撒谎,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同时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孩子的话和事实不相符,有其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原因,也会受到家长无意识的“榜样”或者不当的教养方式的影响。家长要走进、了解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同时,对我们的教养方式也要善于总结、反思和适时改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