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宝宝,这是不是被老师打的?”——后果严重

 莫源秋论幼教 2020-08-25

很多时候,孩子说谎是被家长误导的。因为幼儿期孩子的思维具有极大易暗示性——你给他什么样的暗示,他就会给你什么样的答案——而这种答案并其非真实的经历。

A

孩子放学回家,妈妈发现的孩子脸上有好像被小蚊子叮咬的小红点,就问:“宝宝,这是不是被老师打的?”在妈妈生气逼问下,孩子点头,妈妈就当一回事,找老师问:为什么打我家孩子的脸?

受家长的影响,设置问题让幼儿填空,当然,孩子为了顺着大人的思路,就点了头或回答说是,这时谁碰到这样的事谁就遭殃了。

正确的做法:

见到孩子手上的红印,关心地问:“宝宝,脸上怎么会有小红点?是不是什么虫子咬的呀?还是不小心碰的呀?”这就足够了。

B

有位妈妈每次离园接自己宝宝时,总爱问:“宝宝,今天有人欺负你了吧?”宝宝不假思索说:“是啊!”。家长又会接着问:“是谁欺负你了,你告老师了吗?他打疼你了吗?”等等。孩子往往会应着家长的追问,说出并不存在的事实,而引起家长自导自演的误解。家长这种过于武断和不正确的直觉式归因表达,直接暗示孩子一些客观不存在的事实,同时,一连串的言语暗示,使得孩子没有机会自我筛选判断及认真思考就“顺水推舟”般地脱口说出了一系列谎话。

正确的做法:

每天接孩子,要用正能量的语言问一问孩子,以便给他一个正能量人生的引导:“宝宝,今天,你和哪位小朋友玩了?”“今天和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呀?”“宝宝,今天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呀?”如此积极的提问引导,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发现并能享受许多人生的乐趣。

C

记得有一次,在寝室,他自己不小心摔倒了,脸上有一小块红肿,回家后妈妈问起今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他就回答:“一个小朋友打我,还咬我。”妈妈也不分青红皂白,就拿菜刀来幼儿园责问小朋友咬他孩子的情况。

正确的做法:

这个年龄的孩子分不清楚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因此,他们说的许多话都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他自己也分不清楚,自己说的到底是想象的还是真实经历的。因此,看到孩子有“状况”第一反映应该是和教师沟通,直接向教师了解情况,然后再说。

当然,孩子有“状况”教师在家长接孩子时应该主动沟通。从这案例中可看出该班教师工作不够细心,不够到位,缺乏沟通的意识。

家园许多误会往往是家长无意暗示所导致的!!

★★★★★★★★★★★★★

精彩回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