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老校长的作业

 泰荣林黑皮 2020-08-25
广告

启功题赠日历2019

作者:启功,侯刚

京东

每当路过学校门口,看着大影壁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清秀的启体大字时,就不由想起了启功先生。这既是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高度归纳总结的校训,也是一幅精美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启功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真切地道出了做教师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启先生能这样精辟地概括教师的含义,是与他一生勤奋好学和尊师敬师的典范作为分不开的。

陈垣先生在北师大校门前留影

陈垣先生在挥毫

上世纪三十年代,启功和老校长、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相识后,便成了老校长甚为得意的门生。直到七十年代初老校长辞世,前后近四十年间,在老校长的关怀培养和言传身教下,启功继承了老校长的优良学风和治学态度。老校长学识渊博,谆谆善诱,对学生关爱有加,对教学煞费苦心,这些都使启功先生为其折服,尊老校长为难得的恩师。因此启功先生一生以老校长为榜样要求自己。这一对师生真是堪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

1947年胡适先生在辅仁大学演讲后与学生们合影

(前排左三为陈垣先生,第二排左一为启功先生)

1980年初冬学校要召开纪念陈垣校长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会。得知消息后,启功先生想,我是老校长循循善诱下成长起来的,深蒙老校长器重,用什么来表达学生对恩师的一片心意呢。作为刚恢复工作时间不长的学问人,启先生每月仅靠一两百元工资生计,远没有当今人那种动辄张罗出文集、印画册、摆筵席的思维,更没有那个能力承担。启先生便恳求为纪念大会写会标。会议地点选在政协礼堂的三楼大厅,大幅会标一个字少说得整开纸大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作会标没有电脑刻字,没有即时贴,也没有套印技术,那时连电影的字幕都是靠手写后拍摄后合成的。启先生虽说是著名书法家,一辈子没离开过笔墨纸砚,但写这么大的一组字,也还真为数不多。别的不说,写字的大抓笔就没有。

启功与恩师陈垣先生

启功先生修改的《陈垣全集》书名集字

那时启功先生住在西直门内小乘巷胡同,一间很不宽敞的房子里被床铺书橱等家具挤满了。余下的地方也就不到两平米,房间的地面还是古老的三合土。写字的那天,启先生把整开的白纸铺在房间当中那巴掌大的地上,找来了旧布条团成团,当作大抓笔,饭盆里盛满墨汁,开始了他的会标书写任务。秋末冬初的北京,已是穿毛衣毛裤的时节了,可年近七旬的启先生只穿一件毛背心,跪在地上,左手扶地,右手攥着布团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启先生裤子的膝盖处就出现了跪在地上的潮痕。他却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津津乐道地说:“我为恩师、老校长下跪又有何不该?”一句近乎玩笑的话,深深道出了启功先生对恩师的真情和怀念,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感悟和崇敬。写完字后,启功先生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尘土,手上沾满黑黑的墨迹,不由得笑了起来。遗憾的是我当时没带照相机,否则定要为启先生留下一组难得的镜头。由于屋子小,天气凉,写的字又大,启先生不得不写一张,晾干一张,然后跪在地上再写下一张。十二个大字,连写带晾,启先生从清早忙活到夕阳西沉。

启功先生为大会书写的会标

11月12日这天,纪念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隆重举行,“纪念陈垣校长诞生一百周年”大幅会标挂在会场中间。启功先生作为陈老校长的学生、北师大的教授早早地来到会场,他看着高挂在主席台上方的会标和会标下陈老校长的巨幅照片,启先生凝视良久,默默地说道:老校长,这会标就算我为您交的又一次作业吧。

北师大校园里陈垣先生全身铜像

(启功先生题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