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在天安门广场见证不同凡响的“京彩文化”

 寻梦向天歌 2020-08-25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京彩文化】有奖征文活动

                               寻梦向天歌/文

一张全家三口在北京天安门的合影,让我回想起那年游览天安门广场的难忘经历。

那是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当时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登记了房间住下来。为了实现多少年来参观天安厂场的夙愿,第二天清早就匆匆走出宾馆,打车赶往天安门广场,几经辗转,到达广场时已经十点多了。

这时整个广场已经游人如织,不同地域、各种肤色的游客那种神奇惊叹的表情,让我们顿时升腾起一股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而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辽阔宽广的天安门广场,更让人亲身体验到首都北京殷实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不同凡响的人文气质。

全家人在感到惊奇震撼、无比自豪的同时,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合影留念,让有生以来最美好的时刻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天安门城楼,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位于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域的分界点,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

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城楼,辉煌壮观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圆洞城门的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彩色画像,左右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幅标语,表达着祝福伟大祖国兴旺富强、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显示着伟大祖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友好、同谋发展、共创未来的宽广胸怀和包容气度。

伴随着游客的脚步,我们走上了金水桥,站在桥面,看到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金水桥”,不仅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富有魅力的名称,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到另外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缘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卒走过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过了金水桥,我们近距离、面对面地看到了城楼正面的五个门洞。站在门洞前面,抬头仔细观看,发现天安门城楼上有九扇门。为什么城楼上有九扇门,而城楼下的门洞是五个呢?有一种流传广泛久远的说法,我们经常把皇帝称为“九五至尊”,而古时候设计皇宫的人也引入了这层含义,城楼上九扇门是“九”,城楼之下五个门洞是“五”,合起来就是“九五至尊”。

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城楼,眼前就会电影镜头一般浮现出庄严振奋的场面,耳畔就会响起坚强嘹亮的声音。1949年10月1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站在天安门广场,仰望天安门城楼,耳畔就会想起小时候在课堂上唱的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一个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60后,正是伴着《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成长,深切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见证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辉煌历程。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