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太無先生氣經精选(贰)陶气诀 陶气①诀曰:凡人五脏亦各有气。夜卧闭息,觉后欲服气,则先陶气,转令宿食②消,故气得出,然后始得调服。其法:闭目握固③,仰卧,倚两拳于乳问,坚两膝,举背及尻(kāo) ④,固闭气海⑤中气,使自内向外,耕而转之,呵而出之,一九二九止。是日陶气。讫,还则调之。 注: 【陶气诀是介绍陶气的具体方法,也是服气前的准备。陶气意在消除宿食积气,是服气前的预备功法。方法为仰卧,两目微闭,两手握固(具体方法见注解),置于胸乳间,抬起膝,拱起后背至脊骨末端。然后闭气,鼓腹部气海中气,以意念呵出,做九至十八次。】 Δ来源|张月岗老师作品 调气诀 调气诀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则鼻纳之,口吐之,不得有性,作则气逆,逆则生疾。吐纳之际,尤宜慎之。亦不欲自耳闻之,或七或九,令和平也,是日调气。调毕则咽之。夜卧之,不可口吐也。常须在意,意久则调也。 【调气诀是讲述呼吸调节的方法。要求鼻吸口呼,呼吸声以不使练功者自己听见为准。可有意识地调节五~九次,使呼吸平和,匀细、深长为宜。】 咽气诀 得闭恣也,咽气诀曰:服内气之妙,在乎咽气。世人将外气以为内气,不能分别,作何甚哉!吐纳之士,宜审而为之,气或错性耳。夫人皆禀天地元气⑥而生,身中分之元气而自理。每吐咽则内气与外气相应,自气海中随吹而直上,直至喉中。但惟吐极之际,则转闭口,速鼓而咽之,令郁然⑦有声,汩汩然从左边而下。 经二十日,即如水沥坎,闻之分明也。女则右边而下。如此则内气之与外气自皎然⑧别。次以意送之,以手摩之,令运入气海中。气海在脐下三寸也,亦谓之下丹田。初服气人,上焦⑨未通,以手摩而助之,令速下。若气已通流,不摩亦得。一闭口即三连咽,号曰云行,一湿咽谓之雨施。初服人气未通流,每一咽则施行,不可遽至连三。气通畅,然后稍加之,直至于小成一年后始可流通,三年功成,乃可恣服。 夫人气既未通,咽或未下,须以一咽为候。每咽吐极财大鼓口,微用少力,蹙(cù)⑩而咽之,务令郁声汩汩而下,直入气海中。如此了然,后为三连咽,则便成也。且此诀要益余身,并深咽之。非久用心者,焉能较量而洞见真理! 初服气人及久服未得其妙者,有得此诀,何其幸欤!何其幸欤!轻于传示,必招谴罚。慎之!慎之!每为之,向东,终而复始,准前所为候也。 ⑥元气论,中国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元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元气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元气论是最重要的中国传统宇宙观之一,其发源早,流传长久,影响广泛而深入。自上古产生气论思想之后,历经汉唐宋元明清各代而长久不衰。 【“咽气诀”介绍咽气的具体方法。就是在呵出吐尽之际,闭口,鼓腹咽气,腹中能听到汩汩声。男从左边下,女从右边下,使内气与外气相顾。气息须以意送下,并用手按摩胸腹部,使气下行到气海穴部位。闭口后连咽三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