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来吃!

 涵芳阁 2020-08-25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七夕是一个有关爱与暖的传统节日。在商家眼里,这是中国情人节;在社区眼里,这是中国家庭节;在学者眼里,这是中国民俗节……这个传承千年的“乞巧节”“女儿节”“双星节”,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

这么一个浪漫的节日

相关的民俗活动也很丰富

你知道老常熟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吗?

听听常熟民俗专家

跟我们讲七夕的故事!

美食素来是承载城市记忆的一大载体,每逢七夕,这一味在老街上流传了百余年的虞城老味道,总是会牵动我们的心。

下面,跟着小虞一起走进百年老店—方桥馄饨店,了解巧果的制作流程。

清晨6点,这些人们已经开启了他们的味道生活。
如今有了机械化的帮助,已经比原先的手工和面轻松了许多,但水、粉的比例仍得依靠经验,要有记忆中的好味道,一切都要刚刚好。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声,熟悉的味道慢慢呈现出来。
吃巧果是七夕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在七夕这天吃巧果可以使人变得聪慧、灵巧。
面团被一点点的挤压、延展,人们也是一次次的重复着动作。
而这被卷起的,何尝不是对传统的坚持?
老味道被锁进了薄薄的面皮中,层层叠起,等待被开启、被发现……
巧果,在常熟话里谐音“考过”,恰逢新学期临近,这方寸间,也就多包含了一个个美好的期望。
老店的老板说,他们做的都是一些老常熟的东西,很普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如果真要拍,那就多拍点东西吧,大热天的,满身是汗,就别拍我们了,不好看……
老板告诉我们,他们店坚持做这些老味道已经百来年了,他自己也不知道已经是这老店的第几个主人了,这些味道就在他的手中也已经坚持了三十六年……
没一会,巧果准备要下锅了,油锅边的气温额外的高,店里的伙计们纷纷说现在愿意坚守这些老手艺的人不多了,他们这一辈做完,就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吃到这些传统味道了。
金黄色的巧果出锅了,这些甜甜脆脆的味道,带给了我们舌尖上的满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祝愿,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传统的传承……

说到这里,

你是不是也想在今天来一口七夕的味道呀?

如果没有出门的打算,

要不就试着自己动动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