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孝”,可能是我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谢耳朵馆长 2020-08-26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孝顺,从小到大,父母和身边的所有人也都教育我们孝顺是第一位的。
但社会上为什么还存在着这么多不孝顺的案例呢?
拒绝养老、老人独自生活、将父母告上法庭、离家出走、对父母冷眼相待等社会现象频繁发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难道他们真的不懂孝顺吗?我想并非如此。
《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子女孝顺是有前提的,如果父母对子女不慈爱,那么子女谈何孝顺呢?

他们完全可以只在经济上履行法律义务,而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当今社会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有些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非常尴尬、恶劣,子女们就每个月往父母的银行卡上象征性地打几百块生活费,或是借他人之手资助父母,绝不会回家看看他们。
这种做法算得上孝顺吗?
这很难说,毕竟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对孝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总之,孝顺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因此不孝之人也是普遍存在的。
观察那些氛围很好的家庭,父母疼爱子女、挂念子女,因此子女心系父母、赡养父母。

如果从小到大父母都以极端的方式对待子女,其结果可能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子女虽然是父母生下来的,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随意地对待他们。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如果忽略了条件,联系也就不复存在。
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就对我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给予我们食物和水,给我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满足我们的基本生理需要。
不仅如此,父母还关心我们的精神需要,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他们会温柔地安慰我们,即使我们出言顶撞,他们也不会介意。
父母望子成龙,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希望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所以说,父母于我们有养育之恩,赡养并回报他们是履行法律义务,也是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事情。当法律与内心相融时,孝顺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产生了。
有人说:“不孝,是我做过最正确的事情。”话语间有怨恨、有感叹,也有着难以言说的悲伤。
有些人出生在专制型的家庭,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或许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是充满痛苦的人生。
有些父母酗酒、赌博,有些父母忽视、冷漠,他们就像幼儿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顾孩子的看法。
但他们也是矛盾的,在外面,他们处理起人际关系来得心应手,朋友都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在家里,他们就像暴君,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在专制型家庭成长的孩子,或许会恐惧父母,即使他们正在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的经过都可能让他们瑟瑟发抖。

在他们的童年里,可能会做很多噩梦,父母在梦中化身恐怖,切割着他们幼小的心灵。
即使他们长大成人,或许也无法忘记那无数夜晚的冰冷与恐惧,甚至还会做类似的梦境。
在忽视型家庭成长的孩子,父母可能喜欢打麻将、和朋友喝酒,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孩子,酗酒的父母危害性更大,他们回到家可能对孩子进行家暴,将孩子打得一身是伤,正如许多新闻中报道的那样。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对亲情感到淡漠,亲情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没有朋友或者自己重要,因此父母对他们来说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人。
对于这两类人来说,他们的不孝顺,难道要责怪他们吗?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永远是孩子成功的最大功臣,也永远是孩子不孝的最重要因素。
想要培养出孝顺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
教育就如同钻研一本书,不思考、不反思、不认真、不努力,如何能够学好它?
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孝顺是道德,是传统文化,也是法律义务。所以即使父母对我们不好,但毕竟他们于我们有养育之恩,所以孝顺也是理所应当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