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经常感觉无聊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

 谢耳朵馆长 2020-08-26
在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忙碌的,他们要为了生活而赚钱,为了办事而辗转,为了成功而奋斗。
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有确立自我价值的需要,所以人们需要让自己动起来,做一些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
即使一个人没有人生目标,在他人的影响下,他们也会动起来,因为无所事事会被父母批评,被朋友看不起,自己就像个“非主流”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所有人都无法忍受的。
但有些人依旧无所事事,因为各种原因。如果你经常感到无聊,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经生病了。
你可能很无助,所以很无聊。

人们做一件事,无论是学习、工作这样的正事,还是唱歌、运动等类似的娱乐活动,都是因为有动力、有兴趣,知道该怎么做,并且能够预计行为的结果。
而当你无能为力的时候,或许再普通的一件事你都不想做。
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指的是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你可能有一个目标,并且给予了很多的努力,甚至日思夜想你都想实现这个目标。
但你失败了,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你发现你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并且想到的办法都不能帮助你重新找回状态。
于是你感到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活逐渐变得无聊起来。

或许你也想努力,如果有一个机会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现在的无聊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但你无能为力。
无助导致的无聊是致命的。因为无助的心境短则仅仅几天,长则几个月,拖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难以摆脱无聊的生活。
对于这类人来说,生病了,不妨好好休息一下,暂时抛弃自己的执念,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吧。
有的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对某一事情卷入得越深,你就越难以客观全面地认识它,有时候,不妨站在一个路人的角度去看看它,很可能你就会顿悟,从而得出理想的结论。
你可能因为失去了目标,所以感到无聊。
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终究是有终点的,制定目标是起点,完成之后则意味着行驶到终点。
目标还未实现的时候,我们总是精神充沛、充满活力,但目标实现之后,我们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什么。
例如高考完之后的学生,很多人都会感到无聊,高考是他们三年高中甚至是十几年的目标,但却在某一天下午之后不用再为之而奋斗。
于是人们感到很不适应,虽然备考的过程很辛苦,但至少他们知道路怎么走,并且有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帮助和陪伴。
高考完之后,很多人即将踏上一个人的旅程,一时之间又失去了人生目标,所以感到无聊。
对于这类人来说,想要治好自己的无聊,需要扩展自己的思维,无论你有多少个目标,一旦完成之后,都会感到有些迷茫。

但每个人都有一个终极的目标,那就是人生目的,只要有了这个,任何时候我们就都能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人生目的是伟大的,它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它就像一座灯塔一样,矗立于狂风暴雨之中,惊涛拍岸之上。每当你感到不如意不顺心之时,你都会想起自己有一个值得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那时你将充满动力,在人群中耀眼夺目。
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都陷入了无聊的状态,人们被迫关在自己的家里,有些人甚至无法迈出房门一步,被要求在家隔离。
这种无聊的状态是很多人第一次经历,以至于无法适应,但有些人总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拍了很多快乐的视频,每个视频都包含着新奇的创意。

有人在家里餐桌上摆上了网子,打起了乒乓球,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疫情。有人将自己的书籍整理就绪,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虽然疫情限制了他们的脚步,但无法阻止他们思想的飞舞……
人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哪怕被迫无聊,也总有出路。
所以,如果你经常感到无聊,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经生病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