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轩夜读:清太祖努尔哈赤

 梅轩画舫 2020-08-26

《清史稿》是清之遗臣赵尔巽牵头撰述的,所以他写清朝的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自然是赞不绝口的。说其“天赐智勇,神武绝伦”,“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说努尔哈赤不但仪表堂堂,志向远大,气大声宏,而且天资聪明,看书可以过目不忘,最重要的是胸怀宽广,为人大度,善于延揽人才。这些都能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刘邦、曹操、刘备这些气势恢宏的开国之君。

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弟弟舒尔哈齐被明总兵李成梁擒获,李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看到努尔哈赤这小伙子相貌雄伟,不是一般人,就偷偷把他们哥俩儿给放了,给大明王朝留下了一个掘墓人。

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先后灭尼堪外兰、叶赫那拉,征服蒙古、哈达、乌拉诸部,逐步统一了北方,建国称帝,国号曰“金”,帝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年号称天命。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率师伐明。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督师二十万,率十总兵,分四路与金兵决战于萨尔浒。结果努尔哈赤以少胜多,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五万余人。

军事斗争接连大捷,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更加谨慎了。天命五年六月,命人在宫门前树了两根木头,军民人等如有诉求,可以“悬其辞于木”,类似现在的大字报,目的是可以使“民情尽达”。而这时的大明王朝在干什么呢?正在大办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横行,官员人人自危,百姓道路以目。谁代表进步、谁代表腐朽,正如小横香室主人编的《清朝野史大观》(上册,199页)所说的,“清之祖宗,一隅肇造,业业兢兢。当周绵商之始基,已姚典姒谟之毕备。考其时,正明国末造,君间臣炀,百度浸弛,无复纲纪。兴亡之故,盖不待入关定鼎,而早可了然矣。 ”这颇有点像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双方对峙时的形势。所谓国共决战,根本不用等到战场上决胜负,仅是从我党减租减息、敢于听真话、让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就已经决定了后来的历史走向。

这一年的三月,努尔哈赤率兵亲征辽阳。胜利入城后,“兵宿城上,不入民舍”,这让我们想到了上海解放,市民一觉醒来开门见到的感人场面。辽阳城中百姓“具乘舆鼓乐迎上,夹道呼万岁”,这哪里是被侵略被征服,分明是一种被解放的快乐。

革命战争总是要死人的。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大金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先后阵亡。如蜀汉“五虎上将”渐次调零。努尔哈赤哭道,“老天为什么不能留下一个给我送终呀?!”

当年努尔哈赤率师攻打翁克洛城,他亲自爬上屋顶与敌军对射,敌骁将鄂尔果尼瞄准努尔哈赤,射穿了头盔伤及额头,努尔哈赤拔下箭搭上箭又反射回去,立毙一人。城上另有一将名罗科,箭射太祖,穿甲中项,太祖忍痛拔箭,箭头断了,血肉迸飞,太祖拄着弓徐徐爬下,饮水数斗,创口迸发,只好骑马跑回大营。匆匆裹好伤,又重新返回来率领攻城,身后的大军喊杀声震天,终于一鼓攻破城池。当手下人把箭射太祖的鄂尔果尼、罗科押上来时,努尔哈赤哈哈大笑,上前亲解其缚,说:“真是壮士。”立刻封他们佐领,食户三百。这样的所作所为,真是像极了刘备、曹操,当真是开国之君的胸怀与风度。

而他的对手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是个什么表现呢?这个自命不凡的独夫在位17年,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另外还撤换了14个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前后撤换了17人,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多达11人。这样的暴君,他谁也不信任,自然谁也不敢和不愿做他的忠臣。

天命十年三月,大金迁都沈阳,改名盛京。第二年努尔哈赤亲征宁远。这次他遇到了平生劲敌——袁崇焕。天寒地冻,地道挖不动,城墙凿开个大口子兀自屹立不倒。城头上明军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西洋红衣大炮,一轰一大片。努尔哈赤身先士卒,不幸被炮火击中,只好退兵。回到沈阳后,努尔哈赤叹道,“自朕用兵以来,攻无不克,还从来没遇到过对手。这个袁崇焕是什么人,竟然这样厉害?!”

不过,努尔哈赤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这个要了他性命的强敌袁崇焕,后来被其忠心保卫的崇祯皇帝以“汉奸”的罪名凌迟处死了。自毁长城之后,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天命十 一年八月,壮志未酬的努尔哈赤含恨而亡,终年68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后来又改为高皇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