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轩读《史记》之四十二:靠人才战略强国复仇的燕昭王

 梅轩画舫 2020-08-26

吉林人民出版社

简体横排二十六史

共100册

【梅轩曰】此套书购于十年前,付泉千五百元,半价得于《孔夫子旧书网》。煌煌百册,仅批读《前四史》,留下随笔数十篇,陆续刊于《画舫夜读》,存而备查。

梅轩读《史记 》之四十二:靠人才战略强国复仇的燕昭王

燕王哙每日上朝退朝,觉得又累又没意思,于是就退居二线,把国政全部交给了相国子之,拉开架子准备大做盛世贤君美梦的时候,屁股底下的烈火干柴却早已达到了燃点。齐军趁机打进来,燕国军民谁也不愿为糊涂国君卖命,齐军兵不血刃就攻占了燕国都城,燕王哙被杀,相国子之被俘后让齐军剁成了肉酱。

燕王哙死了,国人拥立太子平继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自继位那一天开始,日夜想的是怎样向齐国复仇。他对近臣郭隗说,齐国趁着我们国家内乱袭击我们,背信弃义,乘人之危,实在可恨,此仇必须得报。但我们燕国国小力薄,唯一的办法只能靠人才兴国。以后你如果觉得谁是人才,要立即推荐给我,我愿意倾心事之。

郭隗笑道,大王不必往远处瞧,如果您真想尊重贤人、广泛招揽人才,那就先从我开始。我才能不高都能得到您的重用,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贤人自然会不远千里来投奔您的。

昭王觉得有道理,马上为郭隗修建了专门的宫室,尊其为老师。同时,筑了一座高台,上面摆放千金用来奖励和招待四方来的贤人。

这就好比商鞅的立木为信,时间不久,郭隗说的人才吸引集聚效应就产生了,军事奇才乐毅、阴阳家邹衍、纵横家剧辛分别从魏国、齐国、赵国来到燕国,全部受到了昭王的重用。

昭王政治上韬光养晦、任用贤人,军事上积草屯粮、强兵备战,民生上访贫问苦、吊死问孤,与全国军民同甘共苦,奋发图强。

二十八年过去,燕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繁荣,百姓乐业,社会安定,综合国力急剧增长。特别是军队,士气旺盛,求战心切。昭王一看时机到了,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三晋等国共同出兵伐齐。

战事非常顺利,可以说是势如破竹,燕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泯王被撵得狼狈逃窜,燕兵依然穷追不舍,一举攻破临淄,抢光了珍宝珠玉,然后一把火烧毁了齐国的王宫、宗庙,这才稍稍解了心头之恨。

至此,燕昭王的复仇计划应该说基本完成了。

不幸的是,就在最后努一把力就可以灭亡齐国、为自己的复仇计划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的时候,昭王突然一病不起。

在这期间,乐毅一直在伐齐前线,齐国只剩下聊、莒、即墨三座城池未被攻破,双方来回拉锯,陷入胶着状态。

燕昭王三十三年,昭王病卒,太子继位,他就是燕惠王。

此时,乐毅正在为最后的决战作准备,他想为新君继位献上一份厚礼;但燕惠王却迫不及待地要从背后暗算乐毅,因为他做太子的时候与乐毅有过不愉快,乐毅不记得了,但惠王却处心积虑一心想伺机报复。所以,惠王继位后办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全力支持乐毅完成昭王的未竞事业,而是利用职权公报私仇。

国君要想找臣子的错处那可太容易了。同时齐国大将田单也不断放出风声说乐毅拥兵自重、按兵不动,于是燕惠王马上抓住这个小道消息大作文章,命亲信骑劫去前线替换乐毅。

乐毅一看,燕惠王和他爸爸燕昭王不是一路人,对昭王他可以“剖肝输胆效英才”,但对惠王却是先保命要紧,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连夜离开大营,逃到了赵国。

乐毅的命运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赵国的廉颇以及后世的岳飞、袁崇焕都非常相似。他们或建功立业或折戟沉沙,都取决于国君对他们的态度与信任的程度。往往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冰火两重天。

乐毅走了,大饭桶骑劫来了,田单笑道,很好,很好。

接下来,田单大摆火牛阵,大败燕军,燕军统帅骑劫在乱军中被杀。乐毅攻占的七十余城又全部回到齐国手中。

燕昭王近三十年卧薪尝胆取得的功业被燕惠王这个败家子几个月就给败光了。

唐朝的李贺曾经写过两句诗表达自己的抱负,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如果君上能够像信任、重用郭隗、乐毅一样为我修筑黄金台,我也愿意提宝剑为他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就像李勇奇同志唱的——

不管是水里走火里钻,粉身碎骨也心甘,纵有那千难与万险,扫平那威虎山,我一马当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