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在中国火了,工业4.0、大数据等新战略、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未来仍将由以下三股科创力量“三足鼎立”、“一锤定音”: 对应于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重工业的重大科技创新,尤以“工业强基”的装备制造为重。中国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1000多种新材料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由此可见,伴随航天航空、军工装备等技术的激烈比拼,未来大量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或将开启重科创指数级的商业化应用空间。 即指IT、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对轻型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决定下一代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因为IT产业的特殊性,每当旧市场发生断崖,新技术变革每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再造市场“化险为夷”。 只不过“摩尔定律”带来技术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也在逼近其极限,不单是集成电路的材料极限,更是IP地址的资源枯竭,这意味未来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大的存储容量、更高明的算法及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但挡不住的是,信息技术的裂变将重构旧产业,比如可穿戴设备与云计算的技术结合就将让远程医疗、网络保健、个性化服务等从传统医疗机构中破茧而出。 区别于实科创(重科创与轻科创)的立竿见影,其本身不产生经济效应,却是科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也是实科创的加速器。一类是为实科创提供基础理论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