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城市迈入“中国世纪”?

 德培论道 2020-08-26

自2006年上海GDP首度突破万亿元后,2007年北京紧随其后,2010年轮到广州,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四城携手共进,万亿城市俱乐部从2014年武汉、成都到2015年杭州,从2016年南京、青岛到2017年长沙、无锡,已发展到14个。

而从1月份部分城市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看,宁波、佛山、郑州GDP破万亿板上钉钉,或让2018年的“万亿城市俱乐部”扩充到17个。

更有甚者,2018年深圳GDP初步估算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5%,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北京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将成为继上海2017年突破之后的第二个超级城市。

中国城市的实力崛起,正让全球城市迈入“中国世纪”。

去年11月全球著名评级机构“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就对707座城市进行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显示,伦敦和纽约这么多年一直以“绝代双雄”高居榜首,2018年香港入围前三,北京首进“四强”,新加坡则从第三下滑至第五,上海力压悉尼、巴黎、迪拜、东京荣升第六。

要知道,在此榜单上,2000年中国大陆仅有上海一个城市称得上全球一线,排名只有31位,北京还是全球二线城市,但到2018年北上广深均被认可为全球一线,广州、深圳分别从全球三线、五线城市上升了80个、145个位次,足见中国一线城市强劲的上升势头。

新一线城市亦实现跨级别的跃升,共有13城入围全球二线,成都、杭州等继续开挂上升,武汉排名连升4级,争夺“中国第五城”的呼声愈高。

而不止于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深圳、重庆等纷纷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成都、杭州等亦雄心勃勃走向世界,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全球城市?

世界经济重心在哪,哪就会诞生全球城市,即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事务中发生全球性作用和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1966年英国城市规划师彼得·霍尔)。

不管是弗里德曼从新国际分工角度分析全球城市特征,还是丝雅奇·沙森用生产性服务业鉴别全球城市,说到底,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正是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节点。

(本文节选自《福卡分析(上海)》2019年第5期《全球城市的本质:超级枢纽(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