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别处

 新用户32793PFH 2020-08-26


看着“生活在别处”,从来没有仔细想过这句法国诗人兰波拿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怎么就成了生活的现实。

提起兰波,总是把他和海子甚至王勃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把有限的生命绽放成最美丽的花朵的天才。少年的兰波,过早地厌倦了身边的生活, 表现出渴望游历,追逐远方的心志,开始了对远方的探索和追寻。他先后到过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时空里流浪的他,就像一朵随风飘飞的蒲公英,无依无靠,没有着落,保尔·克罗岱尔说 “他曾宣誓,永远伴随着孤独、贫穷,竭力通过不断离开的方式切断所有的联系”,马拉美则认为兰波“因诗歌而充满活力”。他的一生似乎总是相信生活在别处,精神总是驱驰着他的身体四处游离,渴盼着一切可能的变动,他在长诗《醉舟》这样说:

如果我想望欧洲的水,我只想望

马路上黑而冷的小水潭,到傍晚

一个满心悲伤的小孩蹲在水边

放一只脆弱得像蝴蝶般的小船

我们不能明白他那彗星一闪的一生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无法知道流星过后生命的去向,然而天才的意义却恰恰在尘俗,他出自尘俗,并因此照亮尘俗中艰于喘息的其他生命。他曾经在在墙上写“杀死上帝”而被看成是一个坏小子,他也给一位朋友写信说“真正的诗人必须是通灵者”,他把自己短暂又激烈的生命揉进诗里,他总是渴望出发,去寻求新生命的狂热……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等待离开的心,超越于平凡的生活。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是永远寻寻觅觅“在路上”的出发。所有抒情的人,所有沉迷幻想的人,都生活在别处。

正如《围城》所说:“外面的人渴望进去,里面的人想要挣脱出来”。我们总是羡慕着别人的生活,期待着遥远的地方,每一个人都遗憾自己不能过别人的生活。只因为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可是,当别处一旦变成此处,美好和梦想随即便变成生活的另一面:平凡到残酷。

其实我们眼前的苟且,也正是别人的诗与远方,不管你的此处多美好,也许只有你浑然不知。而等你终于奔赴远方,你往往会发现,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甚至远方还有远方的苟且。

生活就是这样,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人类总是不断寻找新的别处,永不满足。然而,走过羁旅飘摇的江湖,奔波在生活在别处的行者,月在天上,风过枝头,他的心之念念,却是那晕温暖在窗际的家人的剪影。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本书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以及它的产生和结果。书中有这样的句子: “他看着她,心想她真是美丽,美得让人很难离开,但是窗子以外的那个世界更加美丽。”

卢梭曾经无奈地感叹过——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里的“枷锁”不正是活在了生活的别处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的时候,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常常会游离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这种似曾亲历的幻化,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想过一过自己所有未实现的可能性,所有可能的生活,以及那些渴望中的未曾实现的梦想。也许,这种游离就是我们唯一能得到真正自由。

对于生活,辛波斯卡说:“这样的确定无疑是美丽的,然而变幻无常更为美丽”。“生活在别处”本身也许就是一个美丽的、充满未知的句子。

“生活在别处”,就像掉落在茫茫的时间之海里的孤独的灵魂,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岸的踪影……


公众号创作人:子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