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喇沁旗:打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旅游牌”

 学而2017 2020-08-26

奔流不息的锡伯河,是这片土地上永久传唱的歌。巍巍挺立的马鞍山,是这片土地上魅力多彩的画。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给了喀喇沁多彩文化的积淀和濡养,也给了喀喇沁青山秀水的眷顾和青睐。峻秀山川、清清河流、苍茫原野在如水的时光里静静绽放,舒展成一幅幅秀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喀喇沁旗锦山城区。(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赤峰市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地带,居东北经济区、华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全旗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2个街道、1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有166个行政村、10个社区,人口35.1万,其中蒙古族人口15.1万,占总人口43%。是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绿色小康县,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业示范旗、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旗。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近年来获得了全国文明县城、内蒙古自治区十佳魅力名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称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喀喇沁旗发展旅游业的突出特色。(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近年来,喀喇沁旗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将旅游产业作为全旗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推进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实施,全力打造“生态养生园、休闲喀喇沁”旅游品牌。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该旗以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重点,坚持三产兴旗、旅游开路发展思路,通过推进核心景区建设、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等措施,旅游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旗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2个,3A级、2A旅游景区各1个,星级宾馆1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11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旅行社及旅行社经营网点3家。旅游接待人数累计达44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75亿元,休闲度假游、近郊乡村游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形象

喀喇沁旗坚持立足实际谋发展、因地制宜抓建设,依托旅游项目建设补短板、强基础、上层次、创境界,使得喀喇沁的山更加青翠挺拔,喀喇沁的水更加清澈碧绿,一个山清水秀、秀美宜人的喀喇沁款款走来。

沿着宽阔平坦的乡间公路,从锦山城区一路向南行驶8公里,就来到了马鞍山汽车营地。这里青山掩映、绿树环绕,以河道水系景观为特色,注重乔木、花海、草坪、花灌木等植物景观与山体的自然融入,不仅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平台、户外烧烤区、露天婚庆广场、葡萄廊架,还在景区内配套建设了河道水系、小型湖泊、湖心岛、四角景亭、假山叠水等景点景观设施,让游客在宜居的环境里感受一份清新、一份惬意。

喀喇沁旗风景秀美的马鞍山汽车营地。(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马鞍山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特别是建设了马鞍山汽车营地以后,这里已经成为旗内外游客观光游览的重要目的地。每天到马鞍山汽车营地游玩的人特别多。”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志说。

马鞍山汽车营地项目是喀喇沁旗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的一个典型。“十三五”期间,该旗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581.1万元,其中市级以上旅游专项资金3267.5万元,旗本级资金5313.6万元,全力带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助推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业态进一步丰富。

游客在山戎部落旅游度假区的七彩滑道上游玩。(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该旗在建设完成马鞍山大型仿古牌楼2座、《马鞍山赋》景观及马鞍山汽车营地等项目的同时,积极推动美林谷滑雪场建设,打造冰雪旅游品牌,累计投资8.09亿元,完成了冰雪小镇、游客中心、停车场、景区内部道路、钓鱼台景观、“十四冬”比赛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2019年12月成功承办了“十四冬”高山滑雪项目;山戎部落旅游度假区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形象山门、游客服务中心和朝鲁寨、冰石河、十八湾等景点;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森林体验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00万元,建成游客服务中心、亚太森林小镇、蒙古包多功能厅、湿地景观、森林康养区、森林体验区和国旗广场、游步道等项目,2019年成功承办了“一带一路”亚太林业国际合作研讨会等3个大型国际会议;美林国际赛马场完成投资5500万元,已具备承接大型赛事条件,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内蒙古国际马术节等赛事;龙山温泉小镇项目完成投资9100万元,已完成980亩土地征用和规划审批工作,正履行土地报批手续;丰娇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打造了以公益环保游、亲子游、夏令营、大自然科普游为主体框架的儿童旅游和南果采摘项目。2019年10月13日,成功接待了全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现场观摩活动。

乡村旅游迎来持续利好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走进绿树环绕的农家院,住农家屋、品农家菜,感受一份轻松;漫步于瓜果飘香的林间果园,采新鲜瓜果,品浓郁果香,体验一份自然。

走进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三家村,犹如置身绿色的海洋,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树木好像为这座山里的小村庄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让人心旷神怡。绿树环绕中,一座座民房在袅袅炊烟中静静矗立,偶尔传来的几声鸡叫增添了小村的生机。

在一户农家院,几名服务员正忙里忙外、往来穿梭,给客人送水上菜。一盘盘土窑烤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儿,弥漫了整个小院。

喀喇沁旗王爷府镇三家村干净优雅的农家乐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现在三家村的土窑烤肉特别受欢迎,不管是旗内的还是市内外的游客,都愿意到这里来尝尝。周末如果不提前预订,很难吃上。”王爷府镇宣传委员王朋说。

近年来,王爷府镇依托三家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三家村乡旅联合党支部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三家村和砬子沟景区的农家院数量由原来的3家发展到30家,每年实现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为30余名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今年4月,该镇又成功举办了王爷府镇2020第一届土窑烤肉大赛。三家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该旗着力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培育旅游品牌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开拓乡村旅游产业路径,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喀喇沁旗秉承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发展理念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乡村旅游特色培育,着力丰富吃、住、娱等多元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内涵,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十三五”期间,该旗对古山村、美林村、三家村、林营子村、雷营子村、马鞍山村等乡村旅游村进行重点打造,在改厨、改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鼓励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全旗规划建设20个乡村旅游村,目前已有13个村具备接待能力,乡村旅游接待户达到135户,直接从业人员911人。雷营子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十家村被评选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林营子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家村、古山村被命名为赤峰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全旗初步形成了以雷营子村研学基地、古山村森林康养、三家村王府美食、十家(林营子)村满族风情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喀喇沁旗马鞍山的格桑花吸引游客驻足拍照。(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多元推动夯实产业根基

为进一步夯实全旗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该旗编制完成了《喀喇沁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制作完善了全旗旅游标识导引系统。投资421万元,新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44座。投资431万元,持续打造马鞍山格桑花海、三家和十家醉蝶花海以及美林、三家环线花海景观,着力提升全旗特色景观布局,优化旅游项目布局,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该旗坚持强化旅游专业培训,分批次组织各镇村旅游负责人和从业人员149人到山东、北京等地进行精准培训,开阔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视野,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在此基础上,该旗着力强化通讯网络建设,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目前全旗通讯网络基本覆盖,在亲王府景区设置了智慧语音导游;美林谷景区实现了WIFI全覆盖,促进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在A级景区设置了微信二维码,游客可即时了解景区动态、游览线路、服务功能等相关情况。

“发展旅游产业,离不开旅游推介和品牌营销,只有在旅游品牌形象推广和宣传上下功夫、花力气,才能更好地展示喀喇沁旅游产业的良好形象。”该旗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吕晓捷说。

游客在喀喇沁旗美林谷滑雪场体验滑雪激情。(来源: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为提升喀喇沁旅游产业关注度,该旗坚持把新媒体、自媒体作为推广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自运营以来,累计在喀喇沁旅游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200余篇、官方抖音制作短视频261个,点击浏览量超百万次。同时与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合作,开展了喀喇沁之旅微视频大赛和喀喇沁之冬摄影大赛活动,宣传推介成效明显。2020年上半年全旗乡村游客接待数量逆势上升43%。

天工人巧,两臻其美。相约喀喇沁,与魅力同行;走进喀喇沁,与诗意同行!

(作者单位: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