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游戏圈的C位,被孔子diss了!

 昵称535749 2020-08-26

全历史

一个让你多个角度解读世界的APP昨天 19:28

中国人会吃天下皆知,殊不知中国人会玩也是历史悠久

投壶,射覆流觞曲水充满文人雅趣;斗鸡,走会挽雕弓更是妙义横生。

其中又有双陆、樗蒲(chū pú)、六博等博弈游戏以方寸为战场,纳天地于须弥,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

在博弈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的道具,牢牢占据C位不可动摇,机智如你想必已经猜到,那就是:骰子(tóu zi)

500

所谓双陆行棋,骰子为先;六博胜负,金盘掷采。可见骰子在博戏中颇为关键,在后世更是独立发展出博彩的一大流派。

但骰子身为知名赌具,却并非我们想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是坏小孩的玩具。

传说骰子的发明人,是三曹之一的曹植

 

500

曹植是谁?

建安文学执牛耳者,天下文采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如此俊雅不群的文人,竟然发明了骰子,是不是很魔幻?

 

500

《洛神赋第一卷》

据说曹植发明骰子,最初只是用来占卜,至于后来成为娱乐工具,是他没想到的。

作为曹魏的公子之一,曹植发明的骰子在皇宫中成为嫔妃们的玩具,时常以掷骰子猜点数或赌丝绸香袋来慰藉宫廷生活。

500

但经考证,以上概属传闻。因为目前考古最早的实物骰子来自古埃及

考古学家在出土的古埃及坟墓的壁上,见到绘有以羊的后足跟制成的骰子,称为Astragal。

这种骨制骰子有四面,并不对称,每次投掷会落在四个面之一方。

 

500

埃及开罗博物馆里的骰子

在中国,最早的骰子也比曹植时代要早,在山东青州战国齐墓中出土的骰子可以证明,最晚在春秋战国末期,骰子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工具。

 

500

山东青州战国齐墓中出土的骰子

接下来,我们将一览古中国骰子的模样以及它的演变过程。

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古代中国的骰子是十四面和十八面,秦皇陵出土的骰子为正宗的中国本土骰子。

 

500

秦皇陵出土的石博茕,是秦始皇的玩具

值得注意的是,正宗的中国骰子上面刻的是汉字,一直到点数一说传入中国,大约汉朝时期中国骰子才开始出现点状

但一开始,点状骰子的点色是黑色,这是因为红色在古代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尤其是朱红色属于皇帝专用,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开始出现红色点骰子

 

500

唐骰

只有让六个骰子中的两个骰子同时出现“四”才能转败为胜。

于是唐玄宗一面举骰投掷,一面连呼“重四”。骰子停定,正好重四。

唐玄宗大悦,命令高力士将骰子的四点涂为红色。直到今天,很多骰子的幺、四两面为红色。

500

作为娱乐工具,骰子在很会玩的古人手中,可不止于博戏,除此之外,占卜,行酒令等都可以用到。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唐朝,骰子作为一种代表爱情的寄托,其含义得到无尽升华。

诗人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中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可以说是关于骰子最温柔美好的诗句。

 

500

玲珑骰子

唐朝文化大繁荣,浪漫的唐人以洁白如玉的象牙或兽骨制成骰子,中心置一代表相思的红豆,寓意缠绵刻骨的深情。骨中藏红豆,可不正是入骨相思?

 

也正是中国人,才有如此这般幽深缱绻的小心思了!

500

 

《新五代史·梁广王朱全昱传》:“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羣(qún,意为君)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馀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

 

500

可见骰子游戏在古代有不少玩法,中国古代的六博、樗蒲、双陆等游戏形式,都是属于行棋类的骰子博戏。

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这里的“掷头”就是掷骰子的意思,即六博棋要通过骰子来行军。

 

500

六博猜骰

樗蒲(chū pú)是继六博戏之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博戏中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又由于这种木制掷具系五枚一组,所以又叫五木之戏,或简称五木。

 

500

樗蒲

唐代是骰子类游戏大发展的时期彩战,投琼等陆续发明出来,成为此后千年最流行的博戏玩法。

而且他们还取了颇具文化意义的名字,如四枚“四”称为”满园春“,为最高彩;四枚“幺”称为“满盘星”,四枚“六”称为“混江龙”,四枚“三”称为“雁行儿”。

至清代,随着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博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但是也逐渐成为纯粹赌博性质的内容。

500

骰子一转,输赢各异;博戏博戏,搏命如戏。今朝你来娶我银,明日我去抢你女,将命运寄托于偶然,最终得到的只会是妻离子散。

但中国人虽然很早就发明了这类博戏,对博戏的慎重看法却在更早的时候就留存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500

杏林讲学

孔子告诫我们“君子不博”,意思是做人做事不能听天由命,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孔子真的个性十足。)

诚然,博戏虽然有趣,但适可而止,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最深刻告诫。

玲珑骰子,博戏文化,及至今日,望行者自止于慎;文脉千载,各种传奇,流之后世,希智者莫纵于独。

500

免责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