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铁的胜利之本

 说些有用的话 2020-08-26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铁的胜利之本

余永佳

近日,国铁集团出台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客观而言,《纲要》给我们带来的是巨大的欢欣和鼓舞,但同时也掺杂着若干担忧和质疑。

目前,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为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66%以上。

高铁改变了中国,历史性地破解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铁路运能不足以及干线客运一票难求、普铁客车运速慢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缩短了中心城市与偏远城市的时空距离,便捷了人流的远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效益。

在另一方面,高铁开发热强力刺激着地方政府争投资、晒政绩、比拼GDP的激情,同时也衍生出过热开发、盈利线路少、营运里程与负债率同步增长等发展新偏差。

从国铁集团公布的财务决算信息来看:2019年实现收入11348亿元,净利润25.2亿元。年末资产总额83150亿元,负债总额54859亿元,资产负债率65.98%。

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区间是40%-60%,70%为警戒线。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尽管国铁集团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其资产运作效率却难尽人意,总资产收入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仅13.65%和0.03%。尤其是高铁因受造价昂贵、运行成本高企以及支大于收等因素影响,目前正处于资产负债率高、收益率低的阵痛期。

究其原因是:大多数高铁线路客流严重不足,不得不依靠高负债来维持日常的经营。少数高客流线路虽有盈利,但是运能却已出现过剩,加之重复建设之风的干扰,有可能会发生高铁资产负债率持续攀高、总资产收入率和收益率进一步走低、盈利线路向“保本”乃至“亏损”哗变的恶性循环。

高铁经营效益的高与低,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激励或制约社会资本投资热情的关键因素,更是决定是否需要延续高负债经营模式的核心依据。

一般来说,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中国四大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5%,而国铁集团的超低总资产收益率却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社会资源低效运行和损失浪费;同时还表明:该集团并未进入健康的运行轨道,不仅存在着“重投资、轻效益”以及“重铁路新线开发、轻技改和配套设施建设”的经营缺陷,更暴露出高铁自我造血机制缺失、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资金长周期高强度扶植等运行短板。

中国疆域辽阔,不少城市坐落于地形起伏多变的山区,高铁建设平均成本也早已超过1亿元/公里。由于高铁发展势头过快过猛,大部分线路已显现出供大于求、入不敷出的经营颓势。若不能适时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运输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到2035年,即便是用重金打造起连通300多个人口50万以上城市的高铁网,身背天文数字债务的国铁集团,该如何实现“主要运输经济指标保持世界领先、主要经营效益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以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规划目标?

在这里,我们面临的最关键、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是:

高铁如何尽快改变效益平平和还本付息能力低下的经营模式,早日奏响转亏为盈的胜利曲?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形势面前,优质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源。有限的资金必须重点投向科技、国防、教育、医疗、农业、制造业、新能源开发、水利建设、国土整治、地灾防控、养老、扶贫等优质内需环节上。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铁的胜利之本。依靠大输血、高投入模式发展中国高铁,不仅背离了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更有违于扩大优质内需的初衷。国家财政资金只能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只有运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撬动高效益优质内需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是中国经济的振兴之道和腾飞之策。

一是量力而行

中国高铁要致力于练内功和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走出高速度、高投入、高负债等外延式经济发展误区,不可背离国情国力超前冒进,投资主体应更趋于多元化和市场化。一方面是政府财政要少托底,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社会资金投资占比。新项目开发必须量力而行和强化经济技术论证,在效益和技术创新上多出成果,努力开创一条健康向上、富有活力、资金良性循环、确保企业创利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高铁产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新路。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

中国铁路线网总长与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物流规模也高于美国。其中,独占门到门服务优势的公路货运量占比高达78%,是美国的2倍。而成本仅占公路运输1/3的铁路运输,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其货运占比仅为10%,远低于铁路基础设施已趋老化的美国。

中国铁路在稳步拓展线路规模的同时,更应在优化投资效益、打通铁路与生产基地、物流枢纽最后1公里运输瓶颈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走向海外。高铁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主战场是在海外。要努力培育和发挥高人一筹的质量、技术、工期、服务、价格和品牌优势,活跃外循环,打出新天地,彰显出提升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以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朝气和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