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语文伴你第142天 齐腾达 北师大硕士 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 如何消除“对方”的不安? 1. 我,驾照考试那天。 “科目一”候考大厅里,大声强调:每次叫两排,叫到的两排“起立”去考试,其他人原地不动。 天很热,考试人很多。奇怪的是,每次工作人员叫“两排”人“起立”,整个大厅几乎所有人都会“起立”,并且一点点往前挤,大厅内一片混乱。 这样反复几次,工作人员开始发火了,他大声吼道:“真没素质,没听到刚才的要求吗?让你们原地不动,都挤什么?投机取巧,占小便宜!” 这一天,工作人员发了好几次火! 2. 我,大三暑假担任辅导员。 当时,我做“游学夏令营”的辅导员,五天时间,负责四十多个学生的衣食住行。整个过程很不顺利:从“长城”返回时长时间等车,百无聊赖;参观完“军博”,顶着烈日又在路边等车;“清华园”活动结束后,需要在车上等半小时…… 但每次“等待”,我都详细解说“等待”原因,告知后续行程,我和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3. “候考科目一”的人并不是没素质,而是“担忧”“猜疑”信息不透明:现在考试到几“号”啦?大热天我还要等多久?会不会有人插队? 没有信息透明,等待带来猜疑,猜疑带来焦虑,焦虑带来不安,不安带来混乱。 4. 同样是等待,我,用“告知”对方的方式,及时消除了不安;所以,我们面对“对方”焦虑不安时,要做的不是对对方进行“国民性”批评教育,而是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你认为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精彩内容回顾: 1 2 3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免费收听、收看、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