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是人生没有假如 今又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以前读这本书似懂非懂的感觉不同,这次又多了很深的感触和见解。 海伦·凯勒,美国人,女,从小盲聋哑,但却身残志坚,奋发图强,凭借惊人的毅力、勤奋,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凭借着励志的事迹让她成为不少学生作文的常见事实论据之一。但很少有人了解她为何会盲聋哑,她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是什么促使她去努力学习,她又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来到她的身边,为何会愿意用终生去陪伴她,带着这些疑问,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这本书。 从打开书的第一刻起,我眼前呈现的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榜样形象,相反却是一个鲜活、富有生命力的海伦·凯勒。她勇敢无畏,同时也谨慎小心;她接受朋友的人情援助,同时也为盲人谋求福利。她与我们一样共同一日三餐,共同经历春夏秋冬,她的人生在一步步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变得光鲜。越是读这本书,越能感受得到她对梦想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她的人生充满着我们无法感知的困难,但正是她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着她走向成功。有谁能想到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能够游历大江南北,用她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着爱与希望,同时她也为盲人机构设置、福利而发声,并最终为盲人世界带来了福祉。而终生陪在凯勒身旁的莎莉文老师,缘由年少时深受社会的关爱而选择将这份爱回馈社会,她选择了最适合她却也是及其艰辛的帮助教育残疾人事业。是缘分将凯勒与莎莉文老师凝聚到一起,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凯勒的身上得到传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是人生没有假如。我很喜欢海伦·凯勒的一句话,她说:“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句话多么的简单。要是我们把每一天都看做最后一天,哪有那么多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哪有那么多争吵、误会、猜忌,我想那一天对于每一个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最幸福最充实的一天,谁也不会在这宝贵的一天留下怨恨、争吵、不信任和不珍惜。这一天一定是最美好的一天,那我们何不就这样过好每一天呢?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免费收听、收看、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