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语文90秒:从“绿叶到枯叶”,能产生联想吗?

 课标网天天语文 2020-08-26

天天语文伴你第202

从“绿叶到枯叶”,能产生联想吗?

1. 多年前,一位老师用“从绿叶到枯叶的联想”为题,指导学生写作。 

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观察绿叶、枯叶;第二环节是写250字的短文,第三个环节是交流。

课前,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两张树叶:绿叶、枯叶。

2. 第一环节,观察10分钟。先自己观察,观察绿叶与枯叶的色泽、纹路;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接着,老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从绿叶到枯叶,有哪些变化?

学生的发言,基本一致。绿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纹路是支撑生命的脉络,以供给生命养料的通道;枯叶表示生命的结束,尽管没有了生命,但,脉络还在。

3. 第二环节,写作15分钟。老师布置了片段写作:“从绿叶到枯叶的联想”。

教室里很安静,我观察了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都是低头撰写,几乎再也没有人观察桌子上的“绿叶、枯叶”了。

第三环节,交流10分钟。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学生们的主题几乎是“异口同声”:珍惜生命。

这没有错,但,太单一了。教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方案”,就是为了得到这样唯一的“答案”吗?

4. 教学设计,观察→写作→交流。这样的设计,逻辑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学生所呈现的并不是“观察”所得,而是平时“阅读”所得后的迁移。如果删去第一环节,整个教学的结果是一样的。

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很生动”、“有创意”,其实,很假!

你认同我的看法吗?

从“绿叶到枯叶”,可以有哪些联想,明天将继续讨论。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这事,真带劲”,你选择了什么?

2

这炙热的情书,是谁写的?

3

孔乙己的脚,哪里去了?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免费收听、收看、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