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语文90秒:陈情表:“孩”是“孩子”吗? ——咬文嚼字(9)

 课标网天天语文 2020-08-26

天天语文伴你第288

陈情表:“孩”是“孩子”吗?

——咬文嚼字(9)

1. 《陈情表》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李密所陈述之“苦情”,令无数后人唏嘘。

文章开头写道: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前四个字,是第一段的总述,也是全文陈述“苦情”的起点。

2. 那么,文中“生孩六月”该怎样解读?

教材中,一般不作注解,一些“译文”也含糊其词,译为“生下来六个月”,“孩”字的含义有意无意地避开了。

“孩”是“孩子”吗?

全句有四个“四字短句”构成,两两相对。十六个字,把“夙遭闵凶”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句的主语应该是“臣”,但是,“()行年四岁”可解;“()生孩六月”,费解。

因此,从语法看,讲不通。

3. 语言上,作者使用的是典雅的文言词语:险衅、闵凶、见背、行年等词语可现作者的语言风格。难以想象,在“典雅”的语言中,夹着一个类似于“白话”的“生孩(子)”。

情感上,作者力求把“惨苦的情境”表现得极度的“悲”,以达到写此奏章的目的。如果,“孩”是“孩子”,情不悲、意不切。

因此,从语言、情感看,也不顺。

4. 那么,该怎样解读呢?

《说文》说:孩,同“咳”,咳,小儿笑也。《老子》有“如婴儿之未孩”,未孩:还不会笑。()这样解释就顺理成章了:我生下来刚刚会笑,父亲就离我而去。

研究表明,婴儿大约在五六个月时,才会“有意识”的笑。

这,才是李密陈述的“悲情”啊!

我的“解读”,你认同吗?

【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商务印书馆)P111①未孩:还不会笑。这个意义又写作“咳”。②小孩(后起之意))。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玛蒂尔德,只具有“物欲”吗?

2

微信,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3

看春晚,为何南北差异哪么大?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收听、收看、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