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刘据,悔悟后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20-08-26

汉武帝一世英名,一代雄主,可惜晚年陷入昏聩不能自已,故而在被人利用的情况之下,亲手导演了一场“巫蛊之祸”,致使子孙遭殃,家国威信受损。汉武帝一生强势,那吃过这亏,这不明显是在老虎嘴上拔毛吗?所以,愤怒的老虎有多可怕,汉武帝的复仇就有多彻底。

(汉武帝剧照)

巫蛊之祸起因

汉武帝做事全是大手笔,征战、巡游、封禅、求仙全都做到了极致,但是这四样事情除征战得到了疆域拓展的回报外,其他三样都如撒出去的网,只兜回一堆污泥与水草。因此,多年的巨大耗费不仅将大汉王朝数十年积蓄掏空,而且还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局。

更为重要的是,匈奴问题悬而未决,汉武帝不得已从公元前99年到前91年对其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的打击,结果劳师糜饷,并无取得优势性的胜利。三次失败,宣告汉武帝有生之年对匈奴战争的结束。而战争的负面影响远没有结束,不光是国力的消耗,还有青壮劳动力的锐减,土地荒芜,民生凋敝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之后是陷入困顿百姓揭竿而起的一大难题突显,汉武帝不能回避。所以现实的种种打击,让汉武帝心情沮丧,神疲力乏,迟暮感越来越强烈。

(匈奴骑兵)

通常,一个性格软弱的人会主动逃避现实,而刚烈者会迎风而上,汉武帝属于后者。但这样的人敏感多疑,对权力的把控欲强,愈是受挫折的时候,越不容别人觊觎。因为,在汉武帝看来,这种觊觎不仅是窥视皇权,还代表了一种对曾经强者的漠视与羞辱。而正是由于汉武帝的思维逻辑,决定了他“风声鹤唳”的晚年生活状态。

人越是精神紧张,越是容易对发生的事情产生误判,因此一个普通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因挪用军饷被告发,汉武帝交廷尉治罪。公孙贺怕儿子小命不保,于是出手营救。怎么个营救法呢?当然不是劫狱,而是交换。原来汉武帝正因缉拿不到游侠朱安世而忧心忡忡,公孙贺提出愿用捉拿朱安世来为儿子赎罪。汉武帝应允。不出几日,朱安世果然被抓获,投入大牢,公孙敬声被释放。

(公孙贺剧照)

按理说,公孙贺完成任务,汉武帝兑现承诺,朱安世治罪,一切尘埃落定。但没想到朱安世这家伙地痞本色出演,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因为他混迹京城多年对皇亲贵胄们平日的“小动作”了如指掌,所以他在狱中给汉武帝上书,揭露公孙敬声用巫蛊诅咒汉武帝及同阳石公主乱来的诸多罪行。

汉武帝最忌惮巫蛊之术,看到上书之后恍然大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身体长久不适的原因 ,于是命酷吏杜周严查。结果,在朱安世指明的地方果然挖出“蛊物”,公孙贺一家遭殃,不仅被灭族,而且还株连卫青长子卫亢,及阳石、诸邑二位公主。

公孙贺其实与汉武帝是连襟关系,他的妻子卫君孺同皇后卫子夫是亲姐妹。所以,汉武帝这次出手明显是针对外戚集团。而汉武帝在治罪公孙贺家族之前,至少应该考虑了两个问题:

一、自己下令严拿朱安世,结果久久没有抓不到人,而丞相公孙贺为什么短短几天就将其擒获?这充分说明皇帝的威信在下降。为此,汉武帝不能接受。

二、公孙敬声行巫蛊之术的目的是什么?背后还有哪些阴谋,都有谁参与其中?外戚势力是否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刘据剧照中)

因此,介于以上原因,汉武帝借“巫蛊”打压外戚集团势在必行。这就是第一次巫蛊之祸的由来。那么,这次巫蛊之祸没有牵连到太子刘据身上,是否说明刘据能够“独善其身”?其实未必,只不过汉武帝没有抓到把柄,或是不想深究而已。我们只要看看被“处理”那帮人的身份就能猜测一二。首先,公孙敬声、卫亢都是刘据的表兄弟,而阳石、诸邑公主完全是刘据的一母同胞兄妹。所以,第一次巫蛊之祸时,刘据虽置身事外,但明显有被汉武帝“敲山震虎”的嫌疑。

那么,汉武帝会就此打住吗?显然不会,倒不是他纠缠不休,专门和儿子过意不去,而是他已经暴露了自己的“软肋”,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趁机抓住、利用。

太子刘据深陷巫蛊大祸

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母亲卫子夫,出生于公元前128年,7岁时被立为太子,公元前91年去世,做了31年的太子。因此,从时间跨度上讲,刘据经历了非常复杂、漫长的考验。但是,有些事情往往是经受不起时间考验的,尤其对一个于皇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太子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煎熬与赌注。因为,只要没有等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他的一切等待与付出就可能付诸东流。原因很简单,垂涎太子之位的人很多,而且防不胜防。

(刘据剧照)

所以,在这三十余年间,刘据在有意无意间都会被动树敌,而且越积越多,这就是“太子”这块蛋糕惹的祸。而实际能威胁到刘据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争位太子派,以钩弋夫人为代表,因为汉武帝已经显露出立她儿子刘弗陵为太子的端倪,她很有必要再“烧上一把火”,她的拥趸是汉武帝的近侍苏文、常融、王弼等人;另一是汉武帝平时重用的人如按道侯韩说、酷吏江充等人。这些人都是汉武帝打压皇族的走卒、工具,随着刘据登基必然会被清算。因此,刘据一旦登基,这些“敌人”必统统灰飞烟灭。反过来,这些“敌人”才会千方百计将刘据扳倒,这就是一个无法化解的矛盾。

然而,苏文等人虽然煞费苦心地搞了许多针对刘据的花边绯闻及小计谋,但并不没起到作用,为此小黄门常融还搭上了性命,因为他们的小伎俩被汉武帝识破。接下来轮到江充上场。

江充原来是赵国王太子刘丹的门客,为了巴结刘丹,还把妹妹双手奉上。但是刘丹的作风太差,对母亲的嫔妃及同胞姐姐都敢堂而皇之地乱来,相比较而言,江充的妹妹在他那里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刘丹也不傻,他了解江充为人秉性,担心丑事被江充向父亲刘彭祖泄露,于是想置江充于死地。江充预感苗头不对,于是急忙逃往长安,并且向汉武帝揭发刘丹的丑恶行径。

(江充剧照左)

汉武帝对于江充“大义凛然”的作风非常赞赏,于是重用之,专门对付那些骄奢淫逸的皇亲国戚。而江充为得到汉武帝的信任,从不徇私情,就连太子刘据的账也不买,因此后来因“太子下人走皇帝御用驰道”事件与刘据结怨。所以,江充最担心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日后被刘据清算。如何化解?只能向钩弋夫人等人靠拢,双方联手对付刘据。

有苏文等人失败的前车之鉴,江充必须另辟蹊径,如此才能奏效。思来想去,江充决定继续用“巫蛊”来做文章,因为汉武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健康,失去健康意味着皇权的遗失。而汉武帝恰好不接受年老体衰的现实,而是将诸多病患都归咎于一些人暗中的“使坏”。因此,当江充提出为汉武帝生命健康着想而继续清查巫蛊时,汉武帝本能性地与其一拍即合,全然不知已经中了江充的圈套。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刘据很快被早有预谋的江充坐实罪证。而汉武帝尚在甘泉宫避暑,江充又不给刘据当面向汉武帝澄清的机会。所以刘据唯一的活路就是“先斩后奏”,铲除江充,然后向父亲请罪。但是,让刘据始料未及的是,江充虽然被成功诛杀,但是由此也引发了京城的混乱,更可怕的是汉武帝没有彻查混乱的原因,而是轻信太子造反的谣言果断出兵镇压。此刻,刘据骑虎难下,况且他还有一个汉武帝究竟是否在世的顾虑,于是最终选择了抵抗。

(汉武帝剧照)

总结刘据同汉武帝的对抗,共分四个阶段:

一、利用母亲卫子夫的皇后玺绶调动长乐宫卫士同丞相刘屈氂的军队作战。

二、将狱中囚徒释放,并分发给他们武器同刘屈氂对抗。

三、持符节调动长水、宣曲两地胡人骑兵失败后,组织长安百姓参战。

四、在向北军使者任安征调北军参战未果后,败逃。

连续数日的激战,双方十多万人殒命,汉武帝怒不可遏,回到长安下令继续追捕刘据,并许诺重赏立功者。最终,刘据在湖县(今河南灵宝市北)泉鸠里一农户家被逼杀,一起出逃的二子同时遇难。

通常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失去理智,在失去理智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而事后知道无法挽回的时候又追悔莫及。汉武帝就经历了上述过程,刘据的死讯传来,他彻底清醒。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能做的只有利用手中的权力发泄失去儿子的愤懑。因此,只要是同太子有过节的人都成了汉武帝诛杀的对象。

汉武帝报仇雪恨

巫蛊之祸,太子被冤杀,罪魁祸首是江充,但江充已死。显然,以汉武帝的个性,此事并不能因江充之死而一了百了,所以又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同样,费尽心机陷害刘据的黄门苏文更没有落得好下场,他本人被放在用木材堆上烧成灰,家人同样遭诛。另外,为得奖赏捕杀刘据的新安悬令李寿、“勇士”张富昌及参与的士卒,全部满门抄斩。

(钩弋夫人剧照)

表面上看,害死太子的人都已经伏诛,实际上还有几条大鱼没有落网。不过,汉武帝没有急于下手,一来他们无路可逃,二来汉武帝需要最佳的理由与时机。

一、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丞相刘屈氂、二师将军李广利(本人投降匈奴)被满门抄斩,原因还是施巫蛊诅咒汉武帝,另外就是为昌邑王刘髆谋取太子之位。显然,不难看出,刘、李二人始终站在了刘据的对立面,间接充当了害死刘据的推手。

二、公元前87年,汉武帝决定传于幼子刘弗陵,钩弋夫人笑到了最后。然而,汉武帝虽然日薄西山,但依旧明察秋毫,钩弋夫人也不可以能成为漏网之鱼。因此,最终汉武帝以防止“子幼母壮,大权旁落”为由将钩弋夫人赐死。虽然这个理由没有丝毫为太子刘据报仇的痕迹,但并不能掩盖汉武帝“一石二鸟”的意图。

感谢朋友们阅读与关注!欢迎评论、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