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那些书读得越多的人,往往越看不起周围的人?

 谢耳朵馆长 2020-08-26

书读得多常规情况下会增长一个人的包容度,反而不会轻易使人产生偏见。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书读得越多越看不起周围的人呢?

环境没有随着读书获得的精神状态发生改变

当环境与内心精神世界的成长速度难以统一时,心理对这种差异会有强烈的敏感性,从而导致外界反馈在内心中反映迅速而清晰。
就像是思维已经几十岁的成人,身体还停留在襁褓时期的强烈不适,产生思维成长速度难以融合其他人的认识状态。

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人的认知状态和思维高度会随着身处不同的群体而产生适群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难免被父母、师长“安排”。例如,父母希望我们跟“更有出息”的孩子看齐、做朋友;老师希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跟成绩较高的同学学习,希望我们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有所长进。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当你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者时,自然也会吸引更多形形色色的人向你靠近,此时,你可能会向着更高的地方继续前进,将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新的等级。
最终,前者会给你动力,也可能让你产生自卑心理,后者也会收获动力,向更优秀的群体靠拢。
你会萌生向更优秀群体靠拢的想法,觉得此时所处的环境不好或者不够好,这是建立在自己主观思考和对比的“优越感”。

在人生视野上,你认定了这个阶段的人和事已经不能让自己有所长进。逢年过节时不想再和家长聊家长里短;在学校你不想再谈论偶像剧和玄幻小说;日常生活中不想再和朋友胡吃海喝压马路,甚至与别人聊聊心事,你都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逐渐觉得自己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有时觉得别人幼稚、庸俗,甚至可笑。
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在于你们的三观和对世界的认知,人生追求的目标已经不在同一个标准线了。有的人鹤立鸡群,产生优越感;有的人认为自己还需要学习,向其他人继续取经。

书读得多不一定能得到更远的眼界和更高的修养

许多自诩优秀的教授依旧迂腐、徒有其名,实际的修养不如稚童。书读得多的同时,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味,所散发的优雅、睿智、雍容气场是肉眼可见的。

当一个人以贬义眼光看待他人、自诩优异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这个人看书不过是在翻页而已。一部分人看书,灵魂散发书卷气;一部分人看书,手指散发书卷气。
倘若觉得圈子不适合,不必强行融入,也无需诋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群体让另一段旅途启程。
一味觉得自己有大成,只会让自己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看不起其他人,然而实际上自己是不是有所长进尚未可知。
无论读了多少书,也不过是在纸上感受到其他人的一段生活经历、一种精神态度,增长了我们对未知领域的见闻,是我们接触另一件事的媒介,并不是比较和衡量的工具。
执着对比的人,逐渐会形成强烈的主观对比,下意识不去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反而喜欢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从而获得心理的快乐,用幼稚的手段取得虚假的自信。

看不起其他人不是因为书读得多,而是想得太多,这种行为本质不是书中所倡导的,甚至违背了知识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在对比中,始终有客观因素的存在,家庭背景、社会背景、行事早晚、基础条件等等,读书带给我们的最起码是精神世界的丰盈,没从诸多角度参与分析的对比,是精神世界贫瘠的表现。
将自己置于最高点的人,绝不是书读得多的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嘴上说的始终虚无缥缈,你的行为决定你读了多少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