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年,2600万字,两代学人皓首穷经,铸造打开传统文化的钥匙

 嘟嘟7284 2020-08-26
这2部大书
各1300万字
为阅读古代典籍
了解传统文化
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历代典籍浩如烟海
而有形有音有义的汉字
就是文化典籍的主要载体

《古音汇纂》
《故训汇纂》

既是专家学子的必备参考工具书 
也是任何一个
希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有阅读古代典籍兴趣的读者
都应该拥有的家庭藏书


《故训汇纂》是以字义为中心,“集雅诂之大成”

《古音汇纂》则以字音为中心,“综音声之流变”


《故训汇纂》是历代汉字字义训释资料的大汇编,勾勒了2000多年来汉字字义发展演变的脉络;《古音汇纂》则是历代汉字音读资料的大汇编,努力探寻汉字字音发展演变的轨迹。

历代学人为了诠释典籍、传承文化,对汉字形音义的研究从未间断,逐步形成了研究字形的文字学,研究语音的音韵学和研究语义的训诂学,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难分,构成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

章太炎说:“研究小学,目的在于明声音训诂之沿革以通古今语言之转变也。”小学实际上就是历代学人的基础学问,是开启传统文化典籍宝库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部书可以称为:

中国人的必备家庭藏书



1.《古音汇纂》
宗福邦 陈世饶 于亭 主编

历代汉字音读资料的大汇编
努力探寻汉字字音发展演变的轨迹
填补此类汉语工具书的空缺

由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
前后历时二十二年完成


上起先秦,下迄清末
囊括上古、中古、近代的字音数据
并提供其音读语境及相关字义训释
加以合理编次,使之音义互见
形成系统而完备的历代汉字音读数据汇编

全书共引书140余种
收录字目13000多个(含异体字)
收录注项30余万条,注条40余万条
规模达1300多万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故训汇纂》
宗福邦 陈世饶 萧海波 主编

武汉大学12位学者皓首穷经
历时18年编纂出版
10位老师靠原始的手抄、笔录、剪贴、制卡“四部曲”
历时五年收集70万张卡片
复印30万张古籍资料
所有引用资料必须采自原书
不转引第二手资料

从先秦到晚清 
全面汇辑近3000年来中国传世典籍注释材料
征引主要书目到228种
全书共收字头近2万个
引据的训诂资料50万条
篇幅达1300万字

继承与超越清代训诂学巨著《经籍籑诂》
继《辞源》后又一部大型汉语工具书


荣获多个奖项:
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优秀奖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古音汇纂》前言
(摘录)
宗福邦 陈世铙 于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典籍浩如烟海。而有形有音有义的汉字,就是文化典籍的主要载体。历代学人爲了诠释典籍、传承文化,对汉字形音义的研究从未间断,逐步形成了研究字形的文字学,研究语音的音韵学和研究语义的训诂学,三者既有区别又密切难分,构成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章太炎说:“研究小学,目的在于明声音训诂之沿革以通古今语言之转变也。”小学实际上就是历代学人的基础学问,是开启传统文化典籍宝库的钥匙。

宗福邦教授

音韵学滥觞于先秦著作中的声训和汉代经师释字之读爲、读若之类以及譬况说音。汉末发明了反切。魏晋南北朝産生了韵书,发现了四声,音韵锋出,其流大开。递至唐宋,韵书大盛。迄于明清,著述寖多,语注音读积累浩繁,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丰厚的学术遗産。

清儒稽古右文,推崇汉学,搜辑旧文,其功至勤。阮元《经籍籑诂》之作,有“经典之统宗,诂训之渊薮”之誉。《经籍籑诂》成书之前,洪亮吉撰有《汉魏音》四卷,辑録汉魏诸儒传注中之譬况说音之文,其自序云:“夫求汉魏人之训诂,而不先求其声音,是谓舍本事末。今《汉魏音》之作,盖欲爲守汉魏诸儒之训诂之学者设耳。”体现了乾嘉诸儒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主张。近人黄侃(季刚)先生在提出校补《经籍籑诂》的同时,指出“又《经籍籑诂》间亦载音,究于汉后唐前之音多所漏略。今宜更纂一书,曰《经籍纂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吴承仕先生博采汉唐旧音约百有余家,撰成《经籍旧音》二十五卷,《序録》一卷,自谓欲就旧文切语“寻其流变,校其异同”,“以求音韵变迁之迹”。《经籍旧音》一书当时“伦脊已具,犹待补苴”。由于作者早逝,又逢兵燹,其稿散佚。其后姜亮夫先生、殷焕先先生亦有编纂《经籍纂音》的计划,可惜未见成编。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追踵章黄遗学,专注于传统语言学典籍的整理研究。1985年建所之初,即依季刚先生之构想,纂辑《故训汇纂》。1997年《故训汇纂》编纂垂成,同仁聚议,思爲《古音汇纂》,以实现季刚先生的另一构想。

前贤纂集古音,如《汉魏音》,专爲宗明汉学,不及汉魏后之切语。或如《经籍旧音》,则爲剖析陆法言《切韵》之前切语之源流因袭,着眼之处不过“自汉末以迄隋亡”之衆家旧音。汉魏六朝是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时期,切语之起,韵书之兴,四声之辨,皆发轫于此,其研究成果,实爲《切韵》之先范。然就汉语历史而言,汉魏六朝经师音读,仅是广阔历史时空的一部分,实不足以“综音声之流变”。欲充分展示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线索,尚赖上古、中古、近代的音读资料全面系统的搜辑整理。因此,我们希望《古音汇纂》之编纂,能够提供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源流并重,音义互见的汉字音注资料汇编,以填补此类汉语工具书之空白。这一工作,对于推动汉语史特别是音史、音理、音证的前沿研究,推动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汉字学研究和汉语辞书的编纂,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承传中华古典学术和典籍文化,也有积极的意义。


《古音汇纂》是《故训汇纂》的姊妹篇,各具特色。就训诂学史而言,《故训汇纂》是《经籍籑诂》的继承和发展,借鉴《经籍籑诂》的成败得失,《故训汇纂》少走了许多弯路,少出许多错讹。而《古音汇纂》却是一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性工作,无所依托,无所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编写实践中反复论难,参究权衡,逐步探索。编纂难度之大,时间之长,远远超出了我们原先的设想。

《古音汇纂》的收録原则是源流并重,要尽可能充分、系统、合理地反映从先秦两汉到清代的汉语音注链条。我们将所搜集的音注资料,依据其所属的时代,大致分爲三个时期加以排列:上古段,从秦汉到南朝宋齐时期;中古段,从南朝梁陈时期到宋末;近代段,包含元明清时期。每一时段,音切资料按照所出之早晚,分注项编列。同一注项内,资料依所出之先后次序编列。上古时段,除了先秦汉魏典籍中的音注内容外,隋唐及其后之典籍所征引的六朝以前经师音读资料,清儒著作中所引秦汉经籍异文、所作之群经异文释,也罗列于此。将音注资料分爲三段,是爲了更好地梳理汉字读音的历史线索和断代层次,从而有条不紊地呈现汉语字音的时间脉络。

《古音汇纂》重视音义之间的联系。段玉裁说:“治经莫重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强调语音对解经释义的重要作用。其实故训音声互爲表里,语义之训释固有赖于声音,而语音脱离了语义和语境,也不可能获得合理的解释。因此《古音汇纂》在标示音读的同时,还须展现此音读産生的语境,并把它作爲一条重要的编纂原则。这么做还有一层重要的意义。《古音汇纂》与《故训汇纂》,一以语音爲中心,围绕说音资料建立注项,一以训诂爲中心,按照训释之格式建立注项。《古音汇纂》征引语境中的释义内容,对于《故训汇纂》是极好的补充。而《故训汇纂》所收之汉唐经籍训诂,又与《古音汇纂》之经籍音注和语境,起到互见的效果。二书合而爲用,其效能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训诂资料汇纂和说音资料汇纂的作用范围。

《古音汇纂》所收的列目书,有很大一部份未经校理,文字讹舛甚多,给编纂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像《故训汇纂》的列目书,絶大部份是学人习见常用的传世典籍,又多有前人精校精刊的可靠本子。《古音汇纂》所收之书,只有少数是经过前人校理的版本。像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黄焯《经典释文汇校》、《文选》胡克家刻本的《考异》、周祖谟《广韵校本》、《方言校笺》、赵振铎《集韵校本》、甯忌浮《校订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举要》校记、张涌泉主编《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等,都是我们编写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但更多的书目只有坊刻本或影印的手写本,既未经校勘,更缺乏研究。若谨依原书收録以“存旧”,势必将大量的底本讹误带入书稿,贻误读者。如果要在校勘订正之后再行録入,既无他本可据,人力、时间和条件又都不可行。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若资料疑有讹误,又无前贤之校本可参用者,就只能由编者利用已知语料,多方参证,慎重认定之后,再作校改,并用校改号加以注明。这样读者仍可知原书之旧,也可以对校改之正误作出判断。


《古音汇纂》利用计算机技术作爲编纂的重要手段,改变了传统辞书编纂的工作方式,率先在国内开展大型语文工具书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和辅助编纂探索,这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项目组成员是清一色的“文科生”,对计算机知之甚少,又无所借鉴,任务艰巨。经过不断探索,边学边干,最终建成了包含百万余条数据记録的古代音切资料计算机数据库,总字量达四千万字。这样,从资料的録入、校改、管理、排序、提取到形成数据结构,组织流程,分析排查,编排出稿,以至后来的删减资料书目,批量性的校改文字讹误,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这就改变了过去只能靠专业人员手工制卡分卡,编排资料,以及誊写出稿的辞书编纂方式。

《古音汇纂》走过了二十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艰难的编纂历程。所幸项目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八个人同心协力,甘苦共尝,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当年緑鬓朱顔的青年教师,如今韶华渐逝,顶有微霜,步入了成熟而练达的中年。彼时尚富春秋的教授,如今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这书是在无所依傍、勉力探索的情况下编成的。我们不敢期待它能成爲顾炎武所说“前之所未尝有,后之所不可无”的力作,但希望它有益于士林,有益于学术的发展。限于我们的学养和条件,又书成于衆手,书稿之中,体例不周,去取不当,抉择不精,以及疏漏讹舛,意必多有,敬祈读者和方家不吝教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