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第144篇:什么是理想的教育随笔?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0-08-27

2018年第144篇:什么是理想的教育随笔?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山市教研论文写作组要求组员每个月写4篇教育随笔,写1篇教研论文。目前,小伙伴们坚持得都很好,写的最多的是中山市第二中学的陈姗姗老师,到目前她已经写了35篇教育随笔,而且每一篇都非常符合我对教育随笔的期待。今天,石硕老师在群里问我对教育随笔有什么要求,本文详细阐述这个话题。

上个月,东区民办学校组织了一个专题培训,我有幸受邀做了一个《教科研成果的“物化”路径》的讲座,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做教科研的物化路径主要有随笔、课例、论文、课题四大类别。其中,我是将“随笔”作为第一大物化成果的。随笔写作,从功利的角度看,真的没有什么用,既不能用来评奖评职称,也不能作为自己的教学业绩。期末写总结,总不能说本学期我一共写了多少多少教育随笔吧。但是从非功利的角度看,随笔的写作是有很大用处的,其中最大的,我认为是磨炼自己的意志。

一位教师写一篇随笔并不是难事,真正困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不仅仅是坚持写作,更是坚持思考。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都会迸发出很多想法,如果没有及时捕捉记录,这些创新的种子就有可能悄然溜走了。有了想法,及时记录;讲了一节课,及时反思;读了一本书,写一下心得体会,这些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促进了自己水平的提高。坚持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甚至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每天想着本月还有几篇随笔没有写完,每个月初还没生活就像是感觉欠着别人什么东西,这种感觉确实不好。但是只有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我们才能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使自己不断地更新对自己的认识。世界上还有比这样的事情更有意义吗?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听了一节课会自觉地写一篇听课笔记,读了一本书会自觉地记录书中的精彩观点,听了一个讲座会自觉捕捉讲座中的新知识、新理念;再久而久之,随着自己理论功底的加深,对于任何一个教育教学的问题都可以看得很深刻,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比别人更彻底,这个时候,自己不已经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了吗?

因此,随笔写作的第一大要义就是坚持,坚持扎根课堂,扎根教育实践,扎根教育生活。随笔写作没有内容方面的要求或限制,只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事件,只要是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真实思考,只要是读完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后的真实感悟,都可以写成教育随笔。随笔里的经验可以是未经验证的、完全个性化的,随笔里的措施可以是没有理论依据的,随笔里的思考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一句话,随笔是高度自我化的。读者可以赞同作者的观点,也可以反对,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笔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

有人会说,既然随笔是完全个性化的,那是不是没有任何限制呢?从理论上讲,随笔本应没有文体、字数、格式方面的限制,但是为了让磨练意志的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我们还是做了一些人为的限制:每篇随笔不少于1500字,随笔不要是未能发表的论文,更不是演讲稿、期末总结、课题报告书等内容,这些规范化的文本与随笔的自由灵动是相冲突的。随笔写作,更不要将过去写的文章,现在拿来“交作业”,这样的应付毫无意义,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我自己的随笔写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1.课堂随笔。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教学思路、教师提问与学生答案。

2.听课随笔。记录听课、听讲座的内容与思路,针对一两个点进行思考。

3.读书随笔。记录书中体现观点的句子,记录精彩的句子,如有感想,随时记录。

4.读文随笔。碎片化阅读,记录文章的内容与要点,并进行反思。

5.生活随笔。关注生活、网络等事件与现象,针对某个点进行思考。

6.亲子随笔。关注孩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优点与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

7.兴趣随笔。例如观影,观看一部影片就写一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018年,我给自己规定的硬性任务是完成150篇随笔,这篇是第144篇。看到随笔数量的增加当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整个过程却是很痛苦的。有时候苦于没有素材可写,有时候苦于没有时间写。暑假期间,为了完成相应的随笔数量,我就在微信公众号里读论文,读完之后写成随笔,在北京旅游的时候还写了一两篇。今年,我针对课题申报书的撰写、教研论文的写作等专题写了不少随笔,谈不上有什么理论的深度,但却是自己研究课题和论文写作的实战经验。每年年初,在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时,我也无数次地想过放弃写随笔,把写随笔的时间全部用到写论文或写专著上。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些念头,有时候,我在想,写作,或许就是自己生命不断延续的标志吧。自从有了教研论文写作组,我更加不敢有放弃的念头,不仅是为了给小伙伴们树立一个榜样,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感受与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很多成员说自己在写作组收获很大,成长很快,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因为我自己在组员的相互鼓励、督促下,也在不断地成长。

我想,还是这样不断写下去吧,虽然不见得会有什么实际的收获,虽然给自己的工作之外的生活增加了不少压力,但是坚持总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当生活划过,蓦然回首,总算为后人留下了一点点东西,这一点点东西也是自己曾经存在过的证据。我很喜欢刘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他写的是故乡,故乡里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去存在的证据,而当物质意义上的东西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消逝,过去存在过的证据也在一点点消失,这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所幸的是,物质可以泯灭,精神却可以长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