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peng8jian 2020-08-27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名人居于社会的最显眼处,往往都会受到各方的热切关注,在他们身上集中繁复各样的目光,往往对于他们本人来说,积极的是回馈于社会一种正面的形象,但对于他们本身来说却是一种过分的困扰。如同鲁迅这般文豪,纵然距今年代已有时日,可在他文笔之下的影响,仍旧会传承代代、经久不绝。然而作为鲁迅之子的周海婴,好似父亲天生给他带来的光环效用,使得他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呈现出了一种不符合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可周海婴从未辩解过什么,终于在晚年做出了一件事情,表证自己的态度。

盛名之下的压力成长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浙江绍兴,作为鲁迅和许广平唯一的儿子,童年时期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优渥生活,就如同常人家的孩童一般的成长起来了,成年之后亦然表现平平、未有什么惊人资质表露出来过。这便让世人多有不解了,鲁迅一代文坛宗师,作为他的儿子怎会不具乃父风气,可他在文学上的禀赋确实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面对世人的诧异不解,周海婴也未曾出面解释过什么,但我们不妨从他从小经历的教育来看,不难看出其中端倪。关于鲁迅先生对于周海婴的教育,其实并不像是世人所想的那样,像是在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一般刻板严厉,希望儿子将来可以传承自己的衣钵;亦或者检查督促他作业,将自身的知识教养统统传授给自己的儿子。

可这些通通都没有,只不过是世人的猜想罢了,在鲁迅的眼中从未有过什么特殊的对待,从根本上极大程度的区别了我们当下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于童年周海婴鲁迅更为遵从: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想法,只要是在合理的程度之下,绝不加以打击孩子的思想,也不去阻碍他的喜爱兴趣。直至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之后,周海婴还是一个嬉闹爱玩的懵懂孩童。直至他开始接受学业,更是颠覆了世人自我的猜想。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周海婴没有出彩的文笔、甚至写不出一手漂亮的字体,加之年幼时体弱多病,在学业用功上反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上产生了对于周海婴到底是天才还是弱智的无妄议论。七岁丧父周海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之下遭受到了莫大的压力,这样的处境即便是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也不免令人唏嘘感叹,更何况当时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呢。可他时刻没有忘记过,正如其父鲁迅所言:以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勇气来应付所以的不幸。周海婴虽未继承其父文笔,却明悟其父的心境,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不负本心的追求梦想

1951年,周海婴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入北大物理系,这或许是世人愿意看到的一幕,但对于他而言,这一切来自外界的压力,始终没有让他得以喘息,只是在一次闲暇时光当中,因为好奇心驱使的缘故之下,围观了众人聚集的桥牌和跳舞之类的娱乐项目,引来了当时校友的一致风传,也导致了遭到校方谈话,要求周海婴作为鲁迅的后代必须注意行为影响。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这极大程度上的从心灵上,束缚了他的心神生长,在此期间的周海婴不是没有想过去冲破父亲在自己身上所笼罩的光环,卸去压制在肩背上的压力,可鲁迅的声名实在广袤无际,迫使得他无处可逃。

周海婴感很清楚要想达到世人对自己的期望,难如登天。但让自己永远面对“天才还是弱智”的质疑,实非他本人所愿。在日复一日的质疑中,他做出了一个对于自身来说伟大的决定:勇敢的去追寻自己想做的事情。

毕业之后,周海婴已然有二十余岁了,拥有着独立的人格与思维方式,在那一天里,他将自己的腰杆挺的直直的,与母亲许广平表述了郁积在心中的多年的愿景,并明确表示了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无线电事业的决心,许广平当即表示支持,并且转达了其父鲁迅的遗愿:孩子长大之后,即便无有才能,寻小事过活即可,切勿当空头文学家。可见他们对周海婴的期望也很简单。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也正是由于父亲留下的书稿遗愿,令周海婴完全放开了紧锁的心门,此后便一心投入自己钟爱的无线电事业。他从1960年起就任于国家广电总局,经过多年努力付出,他已然成为了无线电方面的权威。并且在摄影方面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饱受质疑中坚守自我

可这种质疑的声音并没有因为周海婴自身的转变而停止,以1981年开端,周海婴以鲁迅版权交给国家所有并非的真实的个人意愿为理由上诉,向报社讨要30万元的稿酬,并且在诉讼中,提出了此前上缴国家的4万多元鲁迅稿费应该判处自己所有,此外还表明自己对于鲁迅著作稿酬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一打便是十年,最终法院判决了周海婴胜诉,他取回了自己如愿的财产,可是在社会大众的印象当中,却留下了贪财的印象。相关报社杂志竟公开出文讽刺他道:作为鲁迅后辈做不了大官,争取了一些钱财还是有些用处的。可却无人去深究在这件事情背后,他所承受的莫大压力

纵然公众对他的期望极度恶劣,认为他不配作为鲁迅之子,可经历过一生的浮沉之后,周海婴早已能够勇敢的直面这一切。他的心中无所畏惧,只求问心无愧,初步具有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倔强风骨

可是多年来社会大众对于他的影响一直未曾磨灭,对于他到底是 “天才还是弱智”的质疑,周海婴难以释怀,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表达过:自己学海生涯当中的历届成绩实属不差,只是有一个极具盛名的父亲罢了,恰好自己也不太擅长文学。

头顶光环、名人之子,鲁迅儿子打官司索要父亲稿费,被人嘲笑贪财

面对着来自社会大众无来由的指责与过分的期许,周海婴还是这样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做到众人强加在他身上的愿景,但极大程度上的放飞了自己的理想,真真正正的做到了问心回首而无愧的境地。时下回首他在回忆录中的自证清白的言语,不免感慨在周海婴一生当中所经历过的那些压力,好在漫长的时光当中,他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正视父亲在自身上加持的光环,也为鲁迅文学作品的传承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