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家在南乡 2020-08-27

“引饽饽”这一词语,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在我们招远南乡,过去农村发面都是用的老面,啥叫老面呢?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老面

老面就是上次发面做馒头时留出来的小块面,准备当作下次发面的引子。放在小盆里,老面会继续发酵,时间长了,担心会坏掉。加上玉米面,用手搓成若干圆形的小面团,放在干净的纸片上,铺在火炕上晾干,这种小面团就叫做“引饽饽”。

“引饽饽”,顾名思议就是发面作“引子”的“小饽饽”。在下次发面前,先拿出个引饽饽放在小盆里加水浸泡,等完全化开后加上少许白面搅拌成糊状,这种面糊在招远南乡方言里叫做“沼子”。放在温暖的锅台后发酵,发酵成功后就可以用来发面了,这个过程叫做“打沼子”。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做“引饽饽'的面

在我们招远南乡,如果儿女成家立业后搬到新房里,会选一个好日子,请家里的长辈到新家中去做客,美其名曰:认认门。就是搬了新家,总得去认识一下在哪个具体位置。以后路过的时候会进来坐坐,亲戚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常常互相走动,彼此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

如果赶集遇到亲戚村的村民,想让人家捎个信。过去农村的通讯还不是太发达,就会表明自己的身份,精确形容亲戚家的具体位置。比如说村后塂卫生室东头第二排房子,四家农户从西头数第二家,您看表达得如此精确,就是亲戚间互相走动的结果。而如果说亲戚的名字,年轻人的学名大多数村民不知道,村里人叫小辈人多以乳名称呼,所以还是描述住所位置最为精确到位。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安锅“买的新盆内放酵母粉

长辈来新居认门,定好日子提前通知,长辈做好准备。包括购买新锅新碗,而这新锅新碗里是必须要放上引饽饽,为什么必须要放引饽饽呢?这是因为引饽饽是过去发面的必备用品,放在新锅新碗里送给小辈,是祝福小辈人过日子顺顺当当,安安稳稳发大财的意思,也就是发家致富的寓意。这个过程在招远南乡叫做“安锅”。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因为制作引饽饽麻烦,需要两次发酵,现在大多购买酵母粉直接发面。而去给小辈家安锅的时候,也是直接放上几袋酵母粉。有的索性封个大红包,倒也简单省事得很。现在还是很怀念引饽饽发的面,上大锅蒸出来的白面馒头,确实是好吃,麦香味足。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发面

现在“安锅”的内容也多样化,我搬新家的时候,小叔和三娘提前打听家里过日子用的锅碗瓢盆都有了,就没有再买这些物件。那天大包小包带来一大堆:“烟农15”小麦的面粉一袋,自家种的玉米去皮磨面一小袋,花生油一桶,还有三娘亲手纳的小篦两个,两面烙上饹馇,上大锅蒸熟后的加糖大火烧二十多个,装在一个干净的大透明袋子里。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老家的房子

“烟农15”小麦品种现在很少见了,早就更新换代发展好多新的小麦品种了。三娘知道我爱吃“烟农15”小麦的味道,特意让小叔满村打听,谁家种的“烟农15”小麦,用家里的新麦去换的,磨成面后,黑面自己留下,白面装了一大袋子,里面细心的用油纸袋装好隔潮,外面用尼龙袋套上防尘。

大锅蒸出来的加糖火烧,是知道我天天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做面食,特意细心的先两面烙上饹馇,这样不容易风干,可以吃得时间长一些。加糖后打工需要带饭的时候,即便没有菜,也可以大嚼特嚼吃个饱。蒸了一大锅,上下两层,有二十多个,全部带来。对我说:按咱老家的规矩,安锅要带引饽饽,知道你没空忙活,就直接发面做成糖火烧了……。

招远老南乡:农村习俗“安锅”放“引饽饽”,这是啥讲究?

大锅蒸馒头

虽然都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并不是什么金贵东西,种种的小细节,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让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