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 | PNAS与EMBO J,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解螺旋.麦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PNAS的全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最新的影响因子9.674,是一本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望而却步的很牛的老牌周刊,中国人发表的文章篇数大约只占了4%左右。

 

期刊名:PNAS

出版周期: 周刊

影响因子:9.674

审稿周期:平均5.5个月的

投稿命中率:18%左右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 I,II,III),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 by...”、“Edited by...”或“Contributed 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但目前仅保留自由投稿(约75%)和院士的通讯稿(约25%)两种方式。因为有的文章需要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推荐,所以咱们就有人称凡是投PNAS的一定都是大老板的学生,不然哪里来的这个人脉,这投稿程序,让人生畏啊!

但如果要客观地评价PNAS,除了上面所说的奇葩投稿程序,被人诟病文章良莠不齐之外,人家能在每年三四千篇文章的同时,保持自己100%的原创性研究,实属不易,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亚于CNS系列的杂志,仍然是国际科学界颇受重视和尊敬的旗舰刊物之一。曾经有Nature Communication的编辑不小心透露,讲他们创办NC时的定位是对着PNAS来的,看来被抢去了不少的高质量稿源啊。

只是由于其由于科学院院刊的特殊性会导致需要接受一些院士的灌水文、关系文以及科学院涉猎偏门研究,从而拉低了被引用率。有网友反馈PNS的编辑邮件中会给你交代只给一次修稿机会,修稿后命中率大概一半左右,即便是修稿后还是悲剧收场,但大大提高了文章质量,还是很有收获的。所以要是自己的研究真的很夯实,老板又有那个人脉,毕竟找人写个推荐信也是业界常事,就值得一试。

期刊名:EMBO J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影响因子:10.434

审稿周期:平均1.5个月的

投稿命中率:5%左右

说完这PNAS,就不得不提EMBO J,EMBO J的全称为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杂志(EMBO Journal),影响因子10.434,同样老牌。为何要提它呢?因为这两本期刊相生相杀了好多年,有人把它们比作Starbucks和Costa,学究和开放的比较,加上紧锣密鼓价位以及选址的贴身战术,好不激烈!不过,这两个生物综合类期刊在10分段的搏杀侧面反映了欧美在生物学学术领域的影响力,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PNAS、EMBO J等盘旋在10分左右的老牌杂志还是很值得推崇的,特别是你的研究富有创新性的时候,毕竟人家也不想倚老卖老,肯定是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过口碑在那里,就会导致审稿的严格,讲究逻辑严整性,从而你的revise的过程相对就会艰难一些。如果三个审稿人其中两个对文章比较认可,另外一个认为文章还有一些缺陷认为需要补充一些实验,那就赶紧和导师商量一下估计实验时间赶紧努力补上,如果灌水成功所有的付出就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