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NS热点推荐,胰腺癌发展新机制、抗衰老新物质、去甲基化新作用...(含下载)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解螺旋.大厨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

本期CNS将介绍一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研究,帮大家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前沿的资讯!

1 .Cell:延缓衰老的另一利器——辅酶I


辅酶I(NAD+)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DNA修复、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本文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NAD+水平既能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也可延长线虫和小鼠的寿命。
 
同时NAD+水平增高可以促进神经元的DNA修复过程及通过线粒体自噬来改善线粒体功能,可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NAD+ Replenishment Improves Lifespan and Healthspan in Ataxia Telangiectasia Models via Mitophagy and DNA Repair
2.Cell:蛋白质的生命,愈老弥坚


细胞最初生成的蛋白质,绝大部分都被立即降解,而德国的研究者发现一个近乎悖论的规律:一些蛋白越“老”,生命周期越长。这些长寿蛋白在到达某个年龄阶段,就会一直存活下来,变得异常稳定。
 
研究人员认为蛋白质的寿命可能是影响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这些长寿蛋白质很有可能成为老化蛋白质组中最薄弱的环节。
 
参考文献:Kinetic analysis of proteinstability reveals age-dependent degradation.


3.Nature:突破传统,胰腺癌发展新机制


加拿大Ontario癌症研究所的学者对胰腺癌这一致命癌症的高侵袭性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他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100个独立的肿瘤中重建了胰腺癌的发展历史,结果发现,该疾病的重要改变实际上是“同时一起”(all at once)发生的,类似于大爆炸。
 
本文研究将肿瘤生物学与疾病的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发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胰腺癌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其他视角看待这种疾病的临床问题。
 
参考文献:A renewed model of pancreatic cancer evolution based on genomic rearrangement patterns


4.Science:持久功能性治愈艾滋病


美国研究者用猴艾滋病毒SIV感染8只猴子后,对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ARV)治疗以及注入炎症性肠病药物(免疫细胞表面受体α4β7的单克隆抗体Vedolizumab)发现,在ARV和抗体治疗停止9个多月后,八只猴子血液中的SIV水平依然很低甚至检测不到。而注入安慰性抗体的对照组,ARV停止后,SIV病毒在两周内回复到了高水平。
 
因而,研究者认为通过治疗人类炎症性肠病的单克隆抗体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功能性治愈HIV感染。
 
参考文献:Sustained virologic control in SIV+ macaques after antiretroviral and α4β7 antibody therapy
5.Science:磷酸化——进化的新途径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对18个单细胞生物进行研究,重建了它们磷酸化位点的进化史。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磷酸化位点出现的时间相对较近,参与物种差异的形成,对进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Evolution of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cross 18 fungal species.
6.Science:脑中风的致命因子——MIF


本文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它会破坏细胞的DNA,导致大脑细胞死亡;同时文章中也概述了三种通过操控MIF保护中风大脑组织的方法。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针对大脑损伤的新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A nuclease that mediates cell death induced by DNA damage and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7.Cell:tRNA去甲基化后另有妙用


本文研究者通过已开发的高效定量高通量tRNA测序(DM-tRNA-seq)发现ALKBH1酶能去除tRNA的修饰小分子,使得这些tRNA并不会被细胞降解处理掉,因而可以显著影响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这项研究使得科学家们意识到tRNA的非翻译作用,ALKBH1的去甲基化可影响tRNA的稳定性及蛋白翻译效率。这项具有里程牌意义的发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未来也许会有多种修饰tRNA酶被发现。
 
参考文献:ALKBH1-Mediated tRNA Demethylation Regulates Translation
8.Cell:单细胞分析小肠干细胞分化的过渡态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分析技术发现Lgr5+小肠干细胞来源的祖细胞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不同的细胞群体,两群细胞都能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但是只有一群细胞能够激活终末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同时处于多谱系始发态的Lgr5+细胞表现出双潜能祖细胞的特征,能形成具有吸收功能或分泌功能的细胞。因而确定了小肠干细胞分化过程的最早期步骤。
 

参考文献:Single-Cell Transcript Profiles Reveal Multilineage Priming in Early Progenitors Derived from Lgr5+ Intestinal Stem Cells


9.Nature:“逆天”的病毒,竟携带黑寡妇蜘蛛毒素基因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病毒学家对一种攻击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首次发现感染细菌的WO噬菌体携带有与黑寡妇蜘蛛毒素基因相关的DNA来抵御感染的原核细菌防御系统,同时它也拥有许多其他动物基因组的DNA序列,如参与触发细胞死亡的用来检测病原体的DNA序列。
 
研究者认为WO噬菌体在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宿主节肢动物后,它将自己包裹在节肢动物的一层膜中,并利用携带的动物基因强行穿过这些真核膜以便侵入或逃避。
 
参考文献:Eukaryotic association module in phage WO genomes from Wolbachia 

10.Nature:DNA重复序列致病性的关键所在


DNA重复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是很常见的,尽管现在已被提出作为一种进化机制,但是它们可能与人类的疾病相关。而其致病的关键就在于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以及能否形成新的功能单位——拓扑关联域(TADs)。
 
TADs是基因组中空间分离的区域,长度为一百万个碱基的DNA片段,包含多个基因和调控元件。TADs可通过边界元素彼此分离,每个TADs中的基因活性与邻近的TADs中的基因活性无关。
 
参考文献:Formation of new chromatin domains determines pathogenicity of genomic duplications

回复“1017”可下载文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