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奖就有撕逼,一场由沙眼衣原体引发的狗血剧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解螺旋.麦子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导语

有人就会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沙眼衣原体的发现是中国科学家的丰功伟绩,当年也是名动江湖。这场风云的中心,是两个本来合作愉快的科研和临床专家。后来一切都变了,不知是世事无常,还是人们偏爱狗血剧,而剧中主角汤飞凡的人生也着实令人唏嘘。

麦子第一次听说汤飞凡的故事

是在遥远的当年

本科的微生物课上老师讲的

那个版本还是非常纯情、非常动人的


本该是才子佳人一场佳话

汤飞凡出生于湖南醴陵

1897年7月23日,兵荒马乱的年代

汤家本是旺族,此时却家道中落

小飞凡被送到世交何家的私塾念书

何家看他勤奋好学且意志坚韧

便多教给他新兴的算术、自然等学科

还有一个承诺:

将何家的三个女儿许他其一

并可等他成人后自行挑选


这本是一桩美事

却不料成为日后福祸纠结的旋涡

小飞凡12岁进入长沙小学堂

15岁进入甲种工业学样

17岁湘雅医学院成立

飞凡抱着一颗热忱的悬壶之心

毅然退学,进了湘雅医学院

七年的磨炼

当年入学30人

修成正果的只有10人

哈佛才子的开挂人生


年轻的汤飞凡获得了非凡的眼界

他早就知道,做科研要蹭热点

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大热的年代

巴斯德(Pasteur)和寇霍(Koch)便是本门长老

更有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寇霍的学生

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体

被称为东方寇霍

汤飞凡的热血被激起,他说

“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

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毕业后,他便去了协和医学院的细菌系

一年后兼任助教

三年中全面掌握了细菌学理论和实验技术

经系里和学校推荐

汤飞凡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奖学金

此时,儿时的婚约也即履行

汤飞凡娶了何家二女儿何琏,一同赴美

然而此时的何家

已不是当年那个开私塾的何家了

何琏的父亲何健弃文从军,入了国民党

已是湘军团长

哈佛学子,官家女婿

汤飞凡眼瞅着要走上人生巅峰


与衣原体结缘

汤飞凡在哈佛岂止“蹭”上了热点

他明明是走在科研的时尚最前沿

他们组研究比细菌更小的生物,病毒

证明了病毒是能自我复制、有生命的

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

他们还研制成第一代微孔滤膜

用于测定出各种病毒的大小


三年后,汤飞凡的导师要求他留下继续研究

然而此时,他收到了国内恩师颜福庆的信

他想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

然而师资力量匮乏

颜福庆直陈困境,邀请汤飞凡回来

面对哈佛的诱惑

汤飞凡做了一个英勇的决定,回国

1929年,在新成立的中央在学医学院

汤飞凡披荆斩棘,一手带起了细菌系

在教学之余,还利用简陋的设备做科研

还发表了多篇论文,日后许多都成了经典

他首先尝试重复当时日本人野口英世的实验

当全球都渐渐怀疑沙眼的病原体是病毒时

野口君声称自己在沙眼病人的样本中

分离出一种杆菌

并在猕猴结膜上引起颗粒性病变

将其称为颗粒杆菌,就是沙眼病原体

但许多实验室都未能重复其结果


汤飞凡与眼科医生周诚浒合作

从上海的24位患者眼中分离出了颗粒杆菌

将其接种于家兔、猕猴甚至自己眼角

终于在1935年发文推翻了野口的杆菌说

争议的合作者

1937年抗战爆发

汤飞凡参加了中央防疫处的建设

为前线和民众生产疫苗和血清

直到1954年,才又捡起他的沙眼难题

不是颗粒杆菌,那又是什么?

要找到沙眼的病原体

他还得跟临床医生合作

这一次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张晓楼


汤飞凡(中)和张晓楼(右)

他们从同仁医院的病例中采集样本

经过一年多的分离试验

于1955年用鸡胚分离出了“病毒”

又经过了一年的确认

体外传代、接种于猕猴引起沙眼

甚至在他们自己眼中接种

坚持40天不治疗,记录临床症状

又再次分离出了该“病毒”

最终才于1956年发表了该成果

并得到许多国家的成功重复

这让沙眼治疗的研究也有了突破

极大地降低了沙眼的发病率

到了1970年,国际上才将这类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

命名为衣原体

功成名就却因政治自杀...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辉煌成就

艰苦、曲折、执着、奉献、爱国、突破

这些引人入胜的元素都齐备了

就差桂冠加身,功成名就

然而1958年国内掀起拨白旗的运动

汤飞凡被沉痛地打击

他娶了国民党的女儿

岳父何键,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

杀害杨开慧的刽子手

这个“爹”的背景

曾经为他拼到中央防疫处处长的位置

让他获得有力的资源

为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在却成了把柄

1958年9月30日凌晨

汤飞凡在家中自尽


故事讲完了,全班90人鸦雀无声

一个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故事

就像乔帮主那毫无预兆地一转身

零落成泥碾作尘

“冒领”引起的狗血事件

本来,故事这样结局也挺好

可是活着的人们还不甘寂寞

最近麦子又听到了续集

1980年6月,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

欲将金质奖章授予汤飞凡

却遭到合作者张晓楼的“冒领”

在这个续集里

张晓楼包揽了所有成就

不仅意气风发地上台领了奖章

还私自把奖章复制了两枚镀金版

一枚自留,一枚给汤家

原件上交卫生部

他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英雄

而汤飞凡无人提及

甚至他后来引用当年的文章

都抹去了汤飞凡的一作名分

汤夫人何琏,将门虎女

修书一封寄送到IOAT

IOAT四个月后制作了另一枚奖章

只刻了汤飞凡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续集让麦子大跌眼镜啊

主要是奖章事件有点诡异

合作者去领奖有何不妥?

私自复制奖章,原件上交

这又是你们城里人的什么玩法?

这些疑惑让麦子一冲动追查了出去

一不小心看到了另一种说法——

汤飞凡自尽,有一部分原因

正是来自何琏的压力!

因为出身不好,她向组织举报汤飞凡

汤飞凡在外面受尽屈辱

回到家还要面对这样令人无言的发妻

不过这也只是坊间传闻

性质其实和“原版”无异

那么关于张晓楼呢? 

能搜到的社会新闻里最显眼的是

他是中国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关于沙眼衣原体的成就

从1981年起就是两人一起歌颂

甚至汤飞凡的名气超过了他

在文献库中的检索结果是

他继续进行着沙眼的研究工作

重新用电镜测量了沙眼衣原体的直径

并尝试多种药物治疗

最后使用利福平

可达到6周88.1%的治愈率

利福平用于沙眼的治疗方法

比国外早了三年

同样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同样早早地惠及中国百姓


至于汤飞凡的名字被淡化

是因为政治上的因素

后来的作品只能以张晓楼领衔发表

但1958年以前发表的作品是明摆着的啊

反而张晓楼的成就被忽视

人们歌颂汤飞凡“以身试毒”的英勇

却没有提过张晓楼和他一样的奉献

甚至认为沙眼衣原体的研究

是纯实验室工作

原本就不需要临床专家的参与

可是要认定一种微生物是某种疾病的病原体

按照寇霍定律要求:

第一,要能从相应的病历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

第二,要能在体外传代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第三,所分离出的微生物要能在健康宿主中引起典型病变和症状;

第四,能从接种者再分离出这种微生物。

所以,从获取样本到验证,哪里不需要临床了?

听说,两位学者之间并没有发生不愉快

只是后人作妖

但愿事实如此

愿两位前辈在天堂见面不要尴尬=_=

参考资料:

1.中国人不应遗忘的名字汤飞凡

2.互动百科:汤飞凡

3.傅杰青 (1981). 沙眼衣原体分离的成功及评价. 医学与哲学 11–16.

4.A review of trachoma history in China: researc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5.金秀英 (2006).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 眼科 145–150.

6.Experimental trachoma in human volunteers produced by cultured virus

7.1990年9月14日 张晓楼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