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茅闷声发Nature,我辈岂是蓬蒿人

 解螺旋 2020-08-27

图片来源:Giulia Marchi/Bloomberg/Getty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多少人呕心沥血,穷其一生,都上不了NATURE,鸿茅药酒却信手拈来,惊动了国内外。虽说是新闻版块,却也是让人极其羡慕的呀!按照鸿茅药酒一贯的营销套路,不知道会不会解读为“获得世界顶级科学杂志报道”……

NATURE NEWS对此事件进行了回顾:中国的谭医生因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了中国最畅销的中药而被警方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逮捕。经过三个月的拘留后,终于在4月17日,因警方证据不足,谭医生获得了取保候审。文中较为客观地指出:该案可能会导致对传统疗法的科学辩论陷入沉默,会引起科学家的恐惧,阻碍科学评论的发表。

对此,很多人发布了自己的看法:

01

A traditional medicine——报道中对鸿茅药酒隐晦的定义,的确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中医。那么,这口天降大锅中医该接着吗?

2016年鸿茅药酒销售额达到16.3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第二畅销中药。鸿茅公司在广告中夸张地称,该酒添加了60几味中药,可以治疗许多不同的疾病,包括脾,胃和肾的问题,甚至是背痛也能消除。这样的虚假广告大肆传播,是导致这次群情激昂最直接的原因。无疑,在广告中夸大功效,绝对是违反了我国的药品广告规定的。况且,标榜自己是中药,无形中又为自己拉了一丝仇恨。

这让人不得不将此事聚焦到中医,又一次突出了中国传统中药(TCMs)的敏感性。在去年,NATURE就对于中国可能不再对传统中药进行人体安全和功效试验进行了讨论,认为适当的审查是必需的。

NATURE也曾提到过一些中药的副作用。确实,由于古人认识的不足和实验手段的缺乏,一些中医药是存在些许不足和糟粕。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轻易地就全盘否定中医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是药三分毒”之说,显然传统中医药学对中药安全性的研究一直也是非常重视的,也从没有回避中药毒副作用的问题。

实际上,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其毒副作用都是相对而言的。然而患者对于西药副作用的包容度似乎远高于中药。这主要在于西药的副作用非常明确,而中药的副作用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

多次曝光的中药安全性事件已经对中医药的发展及走向世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就这样,本来就备受各方质疑中医,被鸿茅药酒事件逼的,又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而鸿茅药酒的问题,还尚无定论。所以这锅,中医尚且先不背了。

02

另外,NATURE也对鸿茅制药发出了采访请求(羡慕吧),但是鸿茅药酒并没有接受……不过,鸿茅制药的总经理王胜旺倒是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宣称不需要公布临床试验数据,因为鸿茅药酒是一种“受保护”的中药成分……

尽管如此,鸿茅药酒还是发布了自查报告,向公众致歉。并且已停播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卫视及地方媒体的全部广告。同时派出检查小组,深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这槽点满满的公告一出,还是引发了议论。

鸿茅药酒:“产品安全、豹骨合法、违法广告都是经销商干的。”

群众:“你没问题,我们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行了吧……”

03

鸿茅药酒事件,已然演变成一场全民对鸿茅药酒的声讨,甚至走向了国际。虚假广告大肆传播性质恶劣,“跨省追捕”的合法性已变得“不可描述”,我们还需注意到,这是对于科学言论的挑战,具有有巨大的打击作用。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就如NATURE NEWS中所担忧的那样,这场跨省追捕,伤的恐怕是科研人员的心。在落实药品安全性的问题上,科学监管永远不能缺位。同样,对于捍卫说话权力的追求,也不能停止。

谭医生虽然已经取保候审,但是媒体透露的照片让人不禁唏嘘。经过此番风波,和发文痛斥前的意气风发之貌相比,他的外表已然沧桑不少。不过,他仍坚强地称不后悔做这一切,“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应当做的事情。”

最后,真希望尽快有中药能通过严谨的RCT试验来证明自身的疗效。

参考文献:

https://www./articles/d41586-018-04886-8

https://www./articles/d41586-017-0765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